一、代言和肖像權的區別是什么?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常見的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主要是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對于侵犯肖像權行為,受害人可自力制止,例如請求交出所拍膠卷,除去公開陳列肖像等,也可以依法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影響或賠償損失等。賠償損失請求權,不以財產損害為要件。
二、特點
1.肖像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只有自然人才擁有肖像及其肖像權利。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由于不存在客觀的、能夠獨立反映其容貌的“肖像”,因此不享有肖像權。(法人的“企業形象”不是指人的肖像,而是有關法人的經營、規模、管理、效益、資信以及產品質量等綜合狀況及社會評價。)
2.肖像權也具備一種財產利益,這種財產利益是通過肖像權人的人格利益所派生和產生的,它允許肖像權人在一定的范圍內有限度地轉讓肖像權,允許他人制作和使用自己的肖像,并從中獲得應有的使用價值。
3.肖像權還是一種標識性人格權,具有基層性。基本作用在于以外貌形象標識人格,借以辯識每一個特定的自然人。(而姓名權是通過文字符號標識人格)。
三、限制
(1)政治家、影視和體育明星以及其他公共人士,在公開露面時,不得反對他人拍照;
(2)參加游行、示威和公開演講的人,因其活動目的具有公共性,則不得反對他人對上述活動拍照;
(3)有特殊新聞價值的人,不得反對記者的善意拍照。如特別幸運者或者特別不幸者、重大事件的當事人或者在場人等,均屬這種情況;
(4)嫌疑犯不得反對司法人員為司法證據目的的拍照;
(5)肖像專用權是指使用肖像來標記和表彰自己的權利,即決定是否使用、如何使用肖像的權利。未經本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其肖像。
公民所有的權益都會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其中就規定了公民享受肖像權,此項權利也是國家賦予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權益,如果有不法分子沒有經過當事人的同意,使用他人的肖像進行牟利行為,這一行為也是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當事人是有權利申請對方賠償。
如何認定侵犯肖像權的行為
侵犯肖像權構成要件有哪些
侵犯肖像權賠償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鑒定輕傷分幾級,具體有哪些內容
2021-01-03在美容院做整容手術失敗是否屬于醫療事故
2021-02-27轉包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1-13國有獨資企業可以不設董事會嗎
2021-02-09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遺產的范圍有哪幾種
2020-12-09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住房公積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12員工學歷造假企業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2021-03-02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被保險人范圍及人壽保險理賠申請人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1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30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保險合同全部是附和合同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