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贈人資格標準如何確定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1.可以作為受贈人的一般主體
從主體的范圍來看,公民(自然人)、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都可以成為受贈人,接受公民或企業、事業單位法人和有獨立財產的社會團體的贈與,這無可非議。就公民主體來說,只要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均能以自己的行為接受贈與成為受贈人。
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成為受贈人,有觀點認為,依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未成年人中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成為受贈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則不能再作為受贈人。因為贈與合同是雙方法律行為,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本身無從事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能力,因此,當然不能從事合同這種雙方法律行為。但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可以作為受贈人的。因為接受贈與屬于純獲利益的行為,而且贈與本身就是無償的。贈與人贈與財產或是出于某種報答,或是為了給予資助。因此,只要贈與人的行為不違反財經紀律或者不屬于變相行賄等違法性質,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受贈行為應為有效。《合同法》第47條也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的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即使受贈與財產的數額大小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或與其生活關聯程度不密切,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依法代理其作出意思表示,對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由其法定代理人對其受贈行為予以追認后,贈與合同即有效。另外,《民法通則意見》第129條中規定,贈與人明確表示將贈與物贈給未成年人個人的,應當認定該贈與物為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第6條也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獎金、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有由,主張以上行為無效。上述規定的精神并未與《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相抵觸。因此,依《民法通則意見》也表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受贈人。
現實當中如果贈與雙方對于贈與合同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有所擔心的話,可以選擇進行公證。同時建議公證的時候或者是贈與合同發生了什么問題的時候能夠咨詢相關專業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法庭上做偽證不犯法嗎
2021-02-28拘留黨員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7管轄權異議需要聽證嗎
2021-02-07商標品牌如何促進經貿發展
2020-11-13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06競業協議補償金標準
2020-12-01哪些財產可以被繼承?
2021-02-05勞動保障公益崗幾年解除合同
2021-03-23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汽車自燃房子火災怎么賠償
2021-01-23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單方事故可以拒賠嗎
2021-02-16車燈砸壞保險拒賠合理嗎
2020-11-26保險經紀人經營業務是什么
2021-01-29旅游保險常見問題
2020-12-27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與轉讓有哪些區別
2020-12-31農村承包荒山的價格是多少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