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為能力具體如何分類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等三種情況。
(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指達到一定年齡的人,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一般而言,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發育成熟,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不僅能夠有意識地實施法律行為,而且能夠估計到實施某種行為可能發生的后果及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因此,一般的立法都規定成年人在法律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由于年齡太小,認識能力與判斷能力太差,還不能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民事活動,從保護他們的利益和保障社會經濟秩序出發,法律不賦予他們民事行為能力。他們所需要進行的民事活動,由他們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由于他們喪失了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無法獨立進行民事活動,從維護他們的利益與保障社會經濟秩序出發,法律不賦于他們民事行為能力。他們所需要進行的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
(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又稱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生理與心理有一定程度地發育,并且已接受一定程度的正規而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有一定的認識能力與判斷能力,具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地增強。具備了一定的從事民事活動的能力。因此,法律應當賦予他們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另一方面,雖然有一定的行為能力,但智力發展還不全面,社會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認識能力與判斷能力還比較弱,對某些較為復雜的事情還不能完全進行成熟地認識與判斷,也不完全具備有效地保護自己的能力。因此,法律不能賦予他們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是賦予他們一定的、與其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相適應的行為能力。他們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或者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并非所有精神病人都是完全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有的精神病人并未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有一定的認識與判斷能力,應當賦予一定的民事行為能力。因此,民法通則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民事行為能力分類,總共分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以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一般的正常人都是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的,也就是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所有責任,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主債務可以約定抵押嗎
2020-11-24支票保付與承兌之區別
2021-01-14股權質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09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資產品,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3-25交通事故可否異地起訴
2020-12-08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欠招行5萬逾期1年怎么處理
2021-02-18房產贈與給兩個人怎么繳稅
2020-12-30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是否支付經濟補償?
2020-12-21建筑用工是否允許勞務派遣
2021-01-05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產品責任保險條款(試行)
2021-03-02如何簽訂保險合同,怎么看懂保險合同
2020-11-20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機動車事故全責怎么理賠
2021-02-23上海城鎮保險包含哪幾種
2021-01-17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2021-03-18新保險法有沒有規定保險公司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06武漢市建設工程意外傷害保險管理實施辦法(試行)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