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意施惠贈與的區別是什么?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好意施惠行為,其行為對象是人的行為,而贈與行為,其對象是行為指向的物,單純的一個行為是不能成為贈與合同的標的;且贈與行為通常涉及的是純粹的財產利益關系,而好意施惠行為大多涉及的是雙方的人身利益,如感情的建立和鞏固等,且雙方存在一定的人身信賴。據此,在施舍的情形,應當認定為贈與行為而非好意施惠。
二、如何判斷好意施惠行為?
法律行為指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發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實。如買賣、借款、承攬合同等,都以意思表示為要素。法律行為雖以意思表示為要素,但人基于內心的意思而發生的行為,未必都是法律行為。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是指人基于內心欲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
與法律行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債的關系與好意施惠關系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負法律上義務的意思。但在實務中,經常難以區分,通常有償的約定應當認為是債的關系;而無償的約定,應當看受益人的相對人,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若當事人并無受其約定拘束之意,則為好意施惠關系,如約定讓親友搭乘順車至某地,受同事或友人囑咐代購某物,邀請友人散步或參加宴會等。在無償的約定情形,當事人究竟有無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僅為好意施惠關系,應解釋當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習慣與誠實信用原則及當事人的利益,從相對人的觀點加以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贈與關系是常見的民事關系,贈與行為指向往往是物,而好意施惠是針對人的。好意施惠一般是當事人出于自己的好意給他人一些好處和利益,并且在進行贈予時,為了避免發生矛盾一般還應當簽訂協議,兩者有一定相似之處,但是也有區別。
交通事故中好意施惠方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施惠發生損害施惠人是否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期間電器壞了誰來修
2021-02-26離婚兩年能要回孩子扶養權嗎
2021-03-03用別人的畫當頭像侵權嗎
2020-11-19行政處罰超過期限怎么延期
2021-02-27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轉繼承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1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提函
2021-03-12裝修合同逾期多久解除合同
2021-01-13校園體育運動中的侵權責任歸屬
2020-12-01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車禍受傷無殘疾時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1-21私企未交保險員工如何維權
2021-02-16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為什么購買校方責任保險
2020-11-19農戶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20不服征地拆遷補償方案,可申請行政復議嗎
2021-01-13“禁養”來襲,養殖場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1-01-13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和費用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