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侵犯名譽權的法律依據是怎么界定的?
(一)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只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既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二)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于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好的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禁止使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的名譽進行了損害,就是違法行為,而我認為該不法行為只能是積極地作為,不可能也不會表現為消極的不好行為。因為公民權的實現,只要求他人不加損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積極協助即可實現。
在客觀上行為人實施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主要有三種:暴力侮辱,指對受害人使用暴力或用暴力相威脅,而使他人的名譽受到侵害;語言侮辱,即用侮辱性的言詞對被害人進行嘲笑、侮辱,使被害人當眾出丑。文字侮辱,即通過文字,圖形等對他人進行侮辱,用以降低他人的人格。
(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盡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間接地因果關系,一般不予考慮。但是,在名譽侵權行為中,由于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都是通過無形的、間接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一般說來,只要侵權人的行為是違法的,且有過錯,即便是間接損失,也應看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四)行為人有過錯。
行為人有過錯是構成侵犯名譽權的主觀要件,包括故意和過失。如果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后果發生的,就是具有損害他人名譽的故意。過失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后果卻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至于發生了損害他人名譽權的后果。
綜合上面所說的,侵犯名譽權就是屬于讓個人的權利受到了損失,而對于此行為的認定依據一般就必須要符合法定的條款才能進行辦理,對于自己受到的損失比較嚴重的話,那么就可以讓違法者給予相應的賠償,并且還可以要求賠禮道歉。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告撤銷執行后多久能恢復
2021-01-31行政執法機關能否聘用企業法律顧問
2020-11-15事故認定書如何開具
2020-11-20普通合伙企業與有限合伙企業的區別
2021-02-06離婚孩子探視權行使時間是多久
2020-12-18買賣合同糾紛判決多久生效
2020-12-16交通事故調解書范本
2021-02-23雇傭運輸毒品從犯會怎么判
2021-02-16未約定逾期還款利息的,逾期利息怎么算
2021-01-01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勞動者在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權利
2021-02-09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有哪些情形
2021-01-19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保險公司如何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0-11-30保險公司賠付達不到死者家屬怎么辦
2021-01-2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告知義務
2020-11-21從一起保險代位求償權糾紛案談公平原則在商事審判中的適用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