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行為上哪方面侵犯了名譽權?
1、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
2、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二、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該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一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與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三、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1、行為人主觀有過錯。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2、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
3、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
綜上所述,在公民的基本權利中,名譽權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從侵犯名譽權客觀表現看,侮辱誹謗是主要手段,如果新聞報道嚴重失實,對公民名譽造成影響的,也認定是對名譽權的侵權。通常情況下,侵犯名譽權不涉及犯罪,主要是民事責任。
侵犯名譽權到哪里起訴?
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侵害名譽權的處罰法律怎么規定的,有哪些方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辨別連鎖加盟項目的真假騙局
2021-01-18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辦理監察事項的監察人員是否適用回避
2021-01-18商標侵權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08企業債權債務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
2020-12-16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婚外情被跟蹤是否違法
2021-03-12政府出讓土地要交印花稅嗎
2021-01-09經濟賠償金有上限嗎
2020-11-22純包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07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個人購買住房是否免征印花稅
2020-12-27勞動合同未到期補償金多少
2021-02-06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員工實習期間應得工資
2020-12-06意外險保額如何計算
2021-03-25意外保險理賠范圍包不包括猝死
2021-02-25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失業保險基金被挪用怎么辦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