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名譽權有哪兩種方式?
(一)侮辱
侮辱是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tài)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guī)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民通意見》第140條規(guī)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二)誹謗
誹謗是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tài)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民法通則》第101條后段規(guī)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在文學作品中故意使用他人真實姓名,或者未寫明原告的真實姓名和地址,但對人物特征的描寫有明顯的指向或者影射他人,小說內(nèi)容存在侮辱、誹謗情節(jié),致其名譽受到損害的,作者和出版社均可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犯。
二、侵害名譽權立案標準是什么?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xiàn)形式是將現(xiàn)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情節(jié)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過失是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fā)生。比如醫(yī)院未經(jīng)患者同意,無意中公布了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或艾滋病等病情信息,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無論故意或過失,只要侵權人在主觀上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他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即屬于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
3、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所謂特定的人是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huán)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4、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chuàng)傷。必須強調(diào)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nèi)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侵犯名譽權的犯罪事實應當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的侵犯名譽權的判罰情況來進行處理,在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應當根據(jù)調(diào)查取證的情況,對侵犯名譽權的犯罪事實構成要件進行分析,如果存在侵權行為的,則需要結合法律依據(jù)進行判決,當事人應當遵守司法機關的決定。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律師函怎么寫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jù)有哪些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答辯狀怎么寫
2021-03-20外國人委托國內(nèi)律師的手續(xù)
2021-01-14申請專利后能否主動撤回
2020-12-31給私人干活受傷誰承擔
2020-12-04離婚時未予分割的房產(chǎn),復婚后該如何認定?
2021-03-03公司破產(chǎn)補償是怎樣的呢
2020-11-14快遞被他人拿走誰負責
2021-03-01“熊孩子”給主播刷禮物錢款能追回嗎?最高法:可以!
2020-11-13附帶民事訴訟的先予執(zhí)行
2021-01-31預售房屋抵押登記程序
2020-12-26商業(yè)銀行是企業(yè)法人嗎
2021-03-20擔保合同的擔保期限怎么確定
2021-02-22司機怎么與傷者簽免責條款呢
2021-03-16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guī)定的
2021-02-03老人去世后房產(chǎn)繼承交稅嗎
2021-02-062020如何確認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有什么特征
2021-03-13內(nèi)退職工是否屬于退休職工
2020-12-19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保險合同的變更可以表現(xiàn)為什么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