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監護人的職業沒有明確的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 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二) 兄、姐;(三)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設定
一、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對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設立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①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②其他近親屬;
③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④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對于監護人的資格來說,最重要的是監護人是否能夠承擔起被監護人所賦予的責任,而不是其職業是多少,監護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護被監護人,能夠為其承擔其相關的責任,所以對于監護人來說最主要就是自己能否有資格承擔其被監護人的監督和保護作用。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把抵押的車賣了是否違法犯罪
2021-03-07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股東的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的區別
2020-11-11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贍養人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1-03-01軍人提出離婚的管轄范圍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05車禍出院后多久去理賠,怎么理賠
2020-12-02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合同是怎樣變更性質的
2021-01-13試用期離職脫著不辦理怎么辦
2021-02-23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員工調崗后主動辭職有沒有經濟補償金
2020-12-30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賠償案件審理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3-10保險理財:如何選擇投資型保險?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