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繼承遺囑繼承遺贈繼承的區別是什么?
1、主體不同。遺囑的繼承人只能是法定繼承人中的一個人或是數人(都屬于公民);后者的受遺贈人是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不限于公民)。
2、主體承擔的義務不同。遺囑的繼承人不僅有權繼承遺產,而且還要負責清償被繼承人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而受遺贈人一般不需要承擔清償遺贈人債務的義務,但受遺贈人須在遺贈人的稅款債務清償后,才能接受遺贈的財產,如果遺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受遺贈人無權接受遺贈,但受遺贈人不負有清償的責任。
3、取得遺產的方式不同。遺囑繼承人可以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從而取得財產;而受遺贈人則一般不直接參與遺產的分配,是從遺囑執行人或遺囑繼承人那里取得遺產。
4、作出接受表示的要求不同。遺囑繼承人需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不表示放棄的,視為接受;受遺贈人應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的表示,如不表示,視為訪放棄接受遺贈。費用是不要的。如果公證的要交很少的費用。
二、繼承法的繼承順序如下:
根據我國《繼承法》第10條的規定,我國的法定繼承分為兩個順序: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法》第12條規定,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
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的繼承人不能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的繼承人,或者第一順序的繼承人全部放棄繼承權或被剝奪繼承權的,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才能繼承遺產。
法定繼承的順序,就是法定繼承人繼承遺產的先后次序。被繼承人死亡后,并非所有的法定繼承人都可以同時繼承遺產,而是要按照法律所規定的先后順序,依法繼承
繼承遺產的方法是比較多的,但法定繼承人也沒有權利強迫當事人立遺囑或者寫遺贈,在當事人沒有遺囑或遺贈的情況下,也只能按照法定繼承順序繼承遺產。另外對于受贈人來講,知道遺贈以后的兩個月之內需要做出意思表示,沒有任何表示的就代表放棄了遺贈。
法定繼承人分配比例是怎樣的
法定繼承中,遺產分配的比例是多少?
法定繼承遺產分配比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男子炫耀自己有錢回家途中被搶該怎么辦
2021-02-09衛生行政執法的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26被治安拘留過能入黨嗎
2020-11-18表見代理的法律規定主要有什么
2021-02-01婚后獨自買房如何才能算自己的個人財產
2020-12-19土地轉讓金誰出
2021-01-11交通事故賠償項目參照標準
2021-02-22離婚精神損失賠償是怎樣的
2021-01-3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范圍
2021-01-28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雙倍賠償金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9中介應告知購房者哪些內容
2021-02-09太原市樓間距規定
2021-02-26試用期不合格辭退入職體檢給報嗎
2021-02-24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辦理人壽保險有哪些
2020-11-12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