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 因為犯罪目的是行為人希望通過實施危害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具有明確的指向即確定的目標,必然要有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的積極追求行為。
2.過失犯罪有沒有犯罪動機 過失犯罪一般來講,是沒有犯罪動機的。 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間接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不可能存在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因為犯罪目的是行為人希望通過實施危害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結果。
3、過失犯罪是行為人在過失的心理狀態下實施的犯罪,是犯罪構成要件中主觀方面的一種心理狀態。
4、《刑法》對過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不同規定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判刑相對于輕一些。
5、過失犯罪,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它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
6、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沒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第二百三十五條,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3、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4、第十六條,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綜上所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于過失犯罪,導致他人遭受重傷的行為,應當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對于行為人造成傷害結果,但不是故意或者過失行為的,而是由于不可預見或者無法抗拒原因造成的,不能構成犯罪,如果是故意傷害他人身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應當判處年以下有期徒刑。
什么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參加公司年會活動受傷算不算工傷
2020-12-03勞動爭議管轄權異議上訴狀
2021-01-13中秋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2-05簽了贍養協議能反悔嗎
2021-03-04外國人和中國人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1-01-21什么是公司增資糾紛
2020-12-12如何處理交通事故
2021-03-24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有什么流程
2021-01-19老年癡呆癥老人,可以設2個監護人嗎
2021-02-03贈與財產屬于夫妻共有嗎
2020-11-29賣方贈與的產品有瑕疵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如何劃分
2021-03-06瀆職侵權如何賠償
2021-03-07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解除勞動合同工傷保險有效嗎
2021-02-23員工提供虛假資料可解除合同嗎
2021-03-20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飛機延誤4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