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將間諜行為不作為犯罪處理?
不是的,因為《反間諜法》規定,第二十七條 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間諜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實施間諜行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給予獎勵。
第二十八條 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敵對組織、間諜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如實說明情況,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過所在單位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如實說明情況,并有悔改表現的,可以不予追究。
二、不作為犯罪的成立條件有哪些?
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義務(作為義務)。只有那些在法律上應當保證不發生死亡結果的人的不救助行為,才值得作為犯罪處罰。這種義務一方面要求是法律性質的義務,而不包括單純道義上的義務;另一方面要求義務的內容是實施特定的積極行為,以保證危害結果不發生,并非不實施一定積極行為的消極義務(故理論上稱為作為義務)。由于不作為以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義務為前提,故需要說明作為義務的來源。
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法律規范與法律秩序只是要求能夠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而不會強求不能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至于行為人能否履行義務,則應從行為人履行義務的主觀能力與客觀條件兩方面進行判斷。
當履行義務面臨一定危險時,不能要求行為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履行義務。“能夠履行特定義務”不僅意味著行為人具有實施防止結果發生的積極行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著具有防止結果發生的可能性。
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不作為的核心是行為人沒有履行義務,行為人在此期間實施的其他行為,并非不作為的內容,也不影響不作為的成立。
不作為之所以能成為與作為等價的行為,在于它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理論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當不作為已經造成了危害結果時才構成犯罪。從要求不作為與作為具有等價性而言,該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作為是否與作為等價,并不只是取決于是否發生了結果;當刑法規定某種犯罪的成立不要求發生危害結果時,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不作為也可能成立犯罪。
不作為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必須是在主觀上存在不作為的犯罪故意,如果犯罪嫌疑人主觀上不存在犯罪故意的,就不構成犯罪,如果是行為人不存在積極作為的義務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就不能認定行為人有不作為的事實,此時就不存在犯罪處罰。
不作為犯罪判罰是怎樣的?
不作為犯罪的先行行為是什么
成立不作為犯罪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限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是多久
2021-02-12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商品房住房面積怎么計算
2020-12-27不動產權證和不動產權證書怎么過戶
2021-03-15二審案件能否申請回避
2020-12-18離婚答辯狀主要針對哪些答辯
2020-12-01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什么是查封,對于查封法律有什么樣的規定
2020-11-11央行下發通知2016年4月1日起網銀轉賬將免費
2021-03-22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國企可以被私企接收改制嗎
2020-12-31勞動關系轉移手續
2020-12-28辭退后有工資嗎
2021-01-08發生哪些事故時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
2021-01-05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人身保險合同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2-02停車開門事故保險賠嗎
2020-12-14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