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居民身份證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刑事責任。那在實際案件中,該怎樣認定偽造居民身份證罪呢?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偽造居民身份證罪認定標準是什么呢?
一、怎樣認定偽造居民身份證罪
認定偽造居民身份證罪,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居民身份證管理制度。
2、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
偽造是無身份證制作權的人制作虛假的居民身份證;變造,指用涂改、擦消、拼接等方法,在真的居民身份證上進行變更,改變姓名、年齡等事項內容。居民身份證,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的規定,由公安機關負責印制、管理、頒發的,發放給境內的年滿16周歲中國公民以證明本人身份的證件。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l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觀要件
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而實施該行為,并希望將意欲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偽造、變造出來。
二、偽造居民身份證罪的認定
1、罪與非罪的界限
考察某種危害行為是否構成犯罪,要在準確評價其社會危害性基礎上分析是否具備本罪的全部構成特征。對于情節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例如出于個人癖好,模仿真居民身份證制造摹本,并未使之流入社會而僅是個人收藏的;行為認為自己的居民身份證字跡不清,擅自開啟證件聚脂薄膜密封加以深涂的,或認為證件姓名用字有誤,擅自涂改的,不應認為是犯罪。
2、此罪與彼罪
本罪與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的界限居民身份證是公安機關頒發給具有一定資格公民的證件,因而也屬于國家機關的證件的一種,但立法者出于對居民身份證制度的有效管理,單列其為一罪,有利于懲治這類犯罪。
我們應注意的是,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判多久?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什么樣的量刑標準?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的構成要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使不安抗辯權有何效力
2021-02-26創傷性關節炎能評殘嗎
2020-11-14被家暴離婚財產怎么判
2021-02-20行政處罰下達多長時間需交罰款
2021-03-26普通累犯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1-01-29欠錢被起訴房子能正常過戶嗎
2021-02-06準予離婚調解書不服怎么辦
2020-12-22父母一方去世房產如何繼承
2021-02-15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什么樣的公司不簽勞務合同
2021-03-13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存款保險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22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