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爭議仲裁時效中斷的情形
根據(jù)《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前款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因此,仲裁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有三種情形:
1、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如勞動者向用人單位討要被拖欠的工資或者經(jīng)濟補償。
2、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如勞動者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或者工會反映用人單位違法要求加班,請求保護休息權利;也可以是向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3、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如勞動者向單位討要被拖欠的工資,用人單位答應支付。
這里需要注意,認定時效是否中斷,需要由請求確認仲裁時效中斷的一方當事人提供有上述三種情形之一的證據(jù)。因此,需要當事人有證據(jù)意識,注意保留和收集證據(jù)。
二、勞動爭議仲裁時效的計算
根據(jù)規(guī)定,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遭到了侵害,這是其請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保護其權利的基礎。從這一時間點開始計算仲裁時效期間,符合仲裁時效是權利人請求仲裁機構保護權利的法定期間的本意。知道權利遭受了侵害,指權利人主觀上已了解自己權利被侵害事實的發(fā)生;應當知道權利遭受了侵害,指權利人盡管主觀上不了解其權利已被侵害的事實,但根據(jù)他所處的環(huán)境,有理由認為他已了解已被侵害的事實,他對侵害的不知情,出于對自己的權利未盡到必要的注意或將其作為推延仲裁時效期間起算點的借口的情況。
仲裁時效的起算,以權利人的權利客觀上受到了侵害、且主觀上已知曉權利被侵害的事實為構成要件。權利人主觀上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害,而事實上其權利并未受到侵害的,不能使仲裁時效期間開始計算。
對于勞動爭議仲裁時效來說,除了可能有中止的情況,還有可能出現(xiàn)時效中斷。根據(jù)規(guī)定,勞動仲裁時效一旦被中斷,之后在中斷事由消失之后,那么時效應該是重新計算的,這點與時效的中止不同。因為導致時效中止的事由消失之后,那么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應該是繼續(xù)計算。
申請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申請勞動仲裁的費用是多少
勞動仲裁書送達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huán)境污染打工者有罪嗎
2021-01-25最新憲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0-11-17個體戶與個人獨資企業(yè)的差異
2021-03-15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離婚精神損失賠償是怎樣的
2021-01-31幫別人房產(chǎn)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xù)
2020-12-24勞動爭議管轄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1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人壽險的理賠知識
2020-11-09財產(chǎn)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保險人的違約責任問題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公司未說明免責事由,投保后能否拒賠
2020-12-03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主要內容有哪些以及如何登記
2021-02-11土地出讓金與征地費有什么區(qū)別
2021-02-24私人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1-30農村換地協(xié)議書怎么寫
2020-12-29土地流轉政策、原則及合同要點有哪些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