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時,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請求消費者委員會調解;
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這五項解決爭議的途徑,為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提供了自我保護的方法。這五項途徑具體可概括為民間的、行政的和法律的保護手段,那么,消費者如何認識這些自我保護手段呢?下面簡單地介紹一下。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消費者購買商品后,發現商品的質量不合格;或在接受服務時,對服務質量、態度不滿意,這時,可以先當場或事后找商店進行交涉,說明情況,提供證據,表明態度,并在商店承認事實的前提下,提出具體合理要求,促使糾紛能及時解決。
二、請求消費者委員會調解解決。消費者委員會是依法成立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專門的社會團體。廣東省設有省、市、區(縣)三級消費者委員會,當消費者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請消委會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市、區(縣)消費者委員會均可,最好向爭議發生地的區(縣)消委會投訴為宜。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后,也可以向有關工商、物價、技監、標準、計量、衛生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申訴,這些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在自己的業務職責范圍內,依據有關規定,做出相應的處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解決。這種解決爭議的方法,往往在商品購銷的書面合同里約定,買賣商品的量也往往比較大。而在消費者與商店即時清付的口頭合同中絕少存在,而且采取這種方式解決爭議,程序相對比較復雜。如果消費者購買商品量少,且以即時付清的口頭合同形式完成,不宜采用這種方式解決爭議。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的發生,往往是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嚴重侵害,甚至消費者的人身和重大財產受到侵害時,以及已嘗試各種解決途徑不能如愿時,消費者便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以請求法律保護。如經營者的行為構成犯罪時,司法部門還要依法追究責任者的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商行政處罰步驟有哪些
2021-02-22行政復議機關辦案流程
2020-12-13工傷醫藥費幾個月可以報
2020-12-13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什么時間可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1-03-1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材料
2021-02-01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發生勞動爭議或者勞動關系轉移接續時,有哪些東西都是重要憑證
2021-01-14成立小型勞務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7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產品質量責任保險承保哪些責任?
2020-12-04建筑工程保險的性質及其特點有哪些
2021-01-16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什么是旅行社責任險條款
2021-02-13司機酒駕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0-12-08事故后調解能去保險公司調解嗎
2021-03-14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我國保險網站有哪些類別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