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中適用回避的情形包括哪些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民事訴訟程序中回避的法定情形如下: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 1 )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 2 )本人或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 3 )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的 ;
( 4 )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 5 )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 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回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 1 )未經批準 ,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
( 2 )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 3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 ,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報銷費用的;
( 4 )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宴請, 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 5 )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
二、民事訴訟適用回避的對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的規(guī)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前款規(guī)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因此,民事訴訟中適用回避的對象就包括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回避制度,指法官和其他有關人員有法律規(guī)定的不宜參加審理的情形時,退出對某一案件審理或與審理有關的活動的制度。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章對回避制度作出了規(guī)定。設立回避制度,能確保審判的公正性。通過回避制度,能把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情形的法官和其他有關人員排除出審判的過程,以消除當事人的疑慮,保證審判過程和審判結果的公正性。
提出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后多久做出決定?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糾紛處理的途徑有哪幾種
2021-01-27疫情期間公司不給發(fā)工資如何維權
2020-11-11自離公司不開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1-01-07采取行政強制措施必須立案嗎
2020-12-09交通事故占據七成的主責任方如何賠償
2021-02-08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不同債權人申請執(zhí)行同一被執(zhí)行人如何處理
2020-12-12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開發(fā)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擅自停工多久可以解除合同
2020-12-10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如何理解
2021-02-05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企業(yè)投保企業(yè)財產綜合險的賠款計算方式
2021-01-13土地經營模式與土地流轉方式的區(qū)別有哪些
2021-01-24棚戶區(qū)模擬拆遷可以拒絕嗎
2020-11-19沒有建房手續(xù)一定是違建嗎收到期限拆遷通知書后該做哪些事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