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行賄和個人行賄的區別
單位負責人既可能代表單位行賄,也可能為實現個人目的而以單位名義行賄。界定要點:
(一)目的不同。自然人行賄是為了謀取個人不正當利益,單位行賄則是為單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二)利益歸屬不同。因行賄取得的違紀違法所得歸個人所有的,是自然人行賄;歸單位所有的,是單位行賄。
(三)實施的主體不同。單位行賄的主體是單位,而自然人行賄的主體是自然人。雖然單位行賄也是通過具體自然人實施的,但這是在單位意志的支配下實施的。
(四)給付財物時名義及程序不同。單位行賄一般經單位集體研究決定,以單位的名義實施,而自然人行賄則是由個人決定,以個人的名義實施。
二、最新行賄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個人行賄罪的立案標準為三萬元。
根據《關于辦理貪污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向國家工作人員行賄,數額在三萬元以上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行賄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三萬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的規定以行賄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向三人以上行賄的;
(二)將違法所得用于行賄的;
(三)通過行賄謀取職務提拔、調整的;
(四)向負有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工作人員行賄,實施非法活動的;
(五)向司法工作人員行賄,影響司法公正的;
(六)造成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對于個人行賄與單位行賄,在分別達到了規定的立案標準之后,往往是分別以行賄罪與單位行賄罪來論處。這與一些集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為一體的情況不同,將自然人行賄與單位行賄分開為兩個不同的罪名,分別給予犯罪主體不同的處罰。因而,我們尤其要注意,在單位行賄構成犯罪的情況下,不能認定為行賄罪,而應該是單位行賄罪。
個人行賄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個人行賄罪會判處緩刑嗎?
行賄金額達到多少才構成行賄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預售合同能抵押嗎
2020-11-13口腔醫療事故患者如何要求索賠
2020-12-05企業公告范圍有哪些
2020-11-17支票及支票怎么填寫
2021-02-14貪污罪能否辦理取保候審
2020-12-22違反買賣合同效力當事人怎么認定
2021-02-28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要約失效的要求有哪些
2021-01-10裝修合同到期未完工業主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23放棄去世人的繼承權后有居住權嗎
2021-01-10拆遷款糾紛繼承人怎么分割
2020-12-25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退休返聘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5合同期內崗位調動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13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13搶救傷者非醫保用藥費用商業險公司是否應予理賠
2021-03-11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