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詐騙罪能否被假釋
在滿足法律規定的假釋條件下,詐騙罪的犯罪分子也是可以假釋的。
根據我國《刑法》第81條規定,適用假釋必須遵守下列條件:
(一) 法定的對象條件
假釋是對犯罪人有條件地提前釋放,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適用假釋。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假釋適用于被判處有期徒刑且已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或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實際執行十年以上的犯罪人。此外,根據《刑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二)法定的實質條件
犯罪分子認真遵守監視,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假釋后不至再危害社會,這是適用假釋的實質條件或者關鍵條件。犯罪分子同時具備以下四個方面情形的,應當認為“確有悔改表現”:認罪伏法;遵守罪犯改造行為規范和監獄紀律;積極參加政治、文化、技術學習;積極參加勞動,愛護公物,完成勞動任務。 “不致再危害社會”,是指罪犯在勞動改造期間一貫表現好,確有悔改表現不致重新犯罪的,或者老弱病殘并喪失作案能力的。
二、詐騙罪中,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嗎?
詐騙罪不屬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
雖然《刑事訴訟法》第77條規定:受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4條至102條都規定了,受害人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一審判決以前都有權申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但是,問題就出在2000年最高法頒布施行的《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根據該規定,只有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這兩種情況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顯然詐騙案中,受害人被騙的財產不屬于上述兩種情況。
詐騙罪重點強調的是結果的發生,換言之,無論采取何種手段實施詐騙行為,只要該行為形成了詐騙的事實和結果、且沒有被納入刑法中的特殊類型詐騙犯罪,即可認定為詐騙罪。一般來說,民事欺詐行為人有履行或基本履行合同的誠意,只是由于客觀原因而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侵害的是合同產生的債權。
合同詐騙怎么處理?
構成感情詐騙罪的條件
合同違約與合同詐騙的區別在哪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流男方賠償多少合理
2020-12-04撤銷婚姻以后屬于未婚嗎
2021-03-13在我國誣陷他人有什么后果
2020-11-17分期付款逾期不還,被起訴后需注意什么
2021-03-06婚前財產是否一定歸個人
2021-03-20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競業限制補償金有哪些規定
2020-11-14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家庭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0-11-24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保險合同權利轉讓書怎么寫
2020-11-11代理人的承認可以視為當事人的承認嗎
2020-12-03中國的土地出讓使用年限分別有哪幾種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