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想防衛成立應負的責任是什么?
假想防衛成立應負的責任包括民事以及刑事責任,假想防衛應負的刑事責任:
(1)行為人應當預見到沒有不法侵害而沒有預見,造成危害結果,應負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2)行為人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了防衛行為,而在防衛過程中從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造成的后果顯屬不當,叫假想,行為人應當對過當的結果負責,可以比照防衛過當來處理。責任比第一種輕一點;
(3)主觀條件的限制,行為人不可能預見到,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無不當之處,應屬于意外事件;
(4)行為人既是假想防衛,也是提前防衛,主觀過錯應屬故意。
假想防衛發生的情況下,這種實施防衛的行為雖然也是故意行為,但這種故意的行為是對事件發生產生了錯誤的認識而造成的。因假想防衛對他人產生傷害的,也需要承擔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二、假想防衛應不應該以故意犯罪來處理
我國刑法第14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由此可以看出,故意犯罪是以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為前提條件的,而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又是以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具有危害社會的性質為重要內容的。如果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危害社會的行為,當然也就不可能明知此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也就不可能構成故意犯罪。在假想防衛的情況下,行為人對他人實施的防衛行為雖然是故意行為,但這種故意是建立在對客觀事實的主觀認識錯誤的基礎之上的,即行為人自以為自己的行為是對不法侵害的反擊,是一種對社會有益的正當防衛行為,即主觀上不具備犯罪故意的認識內容。因此,不能把假想防衛的故意等同于犯罪故意。
在我國假想防衛罪一般是按照故意傷害罪來判處刑罰的,此時若是受害者能夠原諒侵權者,并且他人造成的社會危害也不是很大,此時侵權者一般是不會被判處車承擔有期徒刑的,最為嚴重的情形也只會被判處罰金,并且會被拘留。
什么是假想防衛 事前防衛是什么意思
假想防衛需要負刑事責任嗎
當事人假想防衛屬于正當防衛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抵押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嗎
2020-12-06私人強拆別人房屋什么罪
2020-12-29辦完婚宴就分手退男方彩禮嗎
2020-12-15公司董事辭職需哪些程序
2020-12-21少數民族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0-11-26公共交通意外傷害保險
2021-02-02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單方解除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2-17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
2021-03-01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會被撤銷
2020-12-11對保險合同當事人有說明告知義務嗎
2020-12-16土地轉讓稅費有哪些
2020-11-15企業合同遇到拆遷終止有拆遷補償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