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肇事逃逸的定責方法
根據《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公安部70號令)》規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肇事逃逸的構成條件主要有: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如果行為人沒有意識到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離開現場,則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觀上是為了逃避事故責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實踐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親友及其他圍觀群眾的毆打而逃跑,這些人往往在逃離現場后,很快通過報告領導或報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處理。顯然,這些人的主觀惡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認定時加以區分,以保證準確適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縱
(3)客觀上實施了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行為。這里有爭議,有人認為僅僅將其限定為逃離“事故現場”,而實踐中大多數并不拘泥于“事故現場”,而是與“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行為一并來考慮的,總之,要看具體情節。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
客觀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逃逸后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關于機動車肇事逃逸的定責辦法。機動車肇事逃逸在如今幾乎是每天都會發生,而且無論法律的規定如何更改都是沒有效果的,對其進行相關的定責也是十分的困難。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4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0-12-05夫妻二人離婚后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1-01-21法院協助調查函適用情形
2021-02-28民事執行的基本準則有哪些
2020-12-15撫養權變更有期限嗎
2021-02-23辦理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哪些材料
2021-01-26保障性住房保障人去世能繼承嗎
2021-01-03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勞務外包員工工資待遇有什么規定
2021-01-22企業能辭退哪些員工
2020-12-21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意外傷害險中的意外傷害是指哪些情況
2020-12-10訴訟財產保全責任保險初探
2021-01-25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保險公司拒賠理由莫名其妙 無法代位追償
2020-12-27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保險法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規定
2021-03-02保險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答辯狀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