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島企業偷稅漏稅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青島企業偷稅漏稅的處罰標準是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第二層次是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不同層次的偷稅數額只能在本層次量刑幅度內判處,不能任意跨越,否則將造成量刑畸輕或畸重的后果。
二、處罰規定
根據本條及刑法第211條規定,對偷稅罪的刑罰適用原則大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分層次處罰
針對偷悅數額的不同,本條分別規定了兩個層次的量刑幅度。
第一層次是“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第二層次是“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根據刑法修正案(七)修訂)
不同層次的偷稅數額只能在本層次量刑幅度內判處,不能任意跨越,否則將造成量刑畸輕或畸重的后果。
2、自然人并處罰金
針對偷稅犯罪行為的貪利性特征,本條對自然人犯罪主體在各層次量刑幅度內,除規定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規定了“并處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金”。其立法精神是,主刑和附加刑必須同時判處,不具有選擇性,以防止偷稅人在經濟上占便宜。
3、對單位采取雙罰制
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同時對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定處罰。在司法實踐中,對單位判處罰金后,--般對單位的責任人員只判處自由刑,而不再并處罰金,這種作法是否符合立法精神,尚有待進一步討論。
4、多次偷稅的違法行為累計數額合并處罰
本條第3款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按照刑法理論,行為人在一定時期內多次實施偷稅違法犯罪行為未經發現,或雖發現但未經處罰的,均應視為犯罪行為的連續狀態,其犯罪數額應當累計計算,按一罪合并處罰,不適用數罪并罰。反之,如行為人多次或某一次偷稅違法行為已經過稅務或司法機關處罰,則不應再將此數額累計計算合并處罰。
三、偷稅漏稅
1、偷稅罪
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行為,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有納稅的義務,而采取種種手段,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行為人偷稅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須出于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的目的。過失行為導致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采取欺騙、隱瞞等各種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
2、漏稅
漏稅是由于行為人對稅收規定、財務會計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報應稅項目等過失行為,而導致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3、相同和區別
偷稅罪與漏稅在客觀方面的表現有相同之處,都是造成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結果。但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即在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大,為了達到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而漏稅是一種主觀過失,主觀上沒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觀惡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論。
國家是嚴格禁止偷稅漏稅的,如果公司企業涉及到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則構成了逃稅罪。在國家稅務法規中,對逃稅罪的判決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應該說對逃稅罪的判罰是比較嚴重的。如果涉及到其它更嚴重的逃稅行為,則很有可以會追究當事人或者公司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責任。
偷稅罪還是逃稅罪是怎么區分的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到期以后不續簽是否可以馬上離職
2021-03-12雇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9訂金與定金的差別有哪些
2020-12-14關于酒駕肇事后報警接受處理該如何認定?
2020-11-15語言誘導自殺算犯罪嗎
2021-03-14婚內夫妻債務怎么分離
2021-01-02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商業險一般幾年可以終止合同
2021-02-01雇工經營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11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勞動法是如何規定變更工種的
2021-01-15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施工未設置安全措施應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1-01-29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補繳社會保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