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申請行政訴訟的回避決定什么時候提出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回避有專門規定。關于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自行回避和當事人申請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本相同。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暫j亭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緊急措施除外。
二、行政訴訟中的回避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回避有兩種: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是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回避的規定同時適用于其他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綜合上面所說的,行政訴訟的回避是可以由申請人還有審判人員提出來的,但對于提出的時候也需要按法律規定的條款來進行,最好在案件開始前就需要提出來,這樣才能保障到案件的公證性,所以,只要對于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都是不能參加訴訟的。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拘留后調解還能撤銷嗎
2021-01-27非訴行政執行案件屬于哪個法院管轄
2020-12-03民事訴訟申訴的范本怎么寫
2021-01-09農村民房房照丟失了怎么辦
2020-12-17婚前財產婚后購買房屋算婚后財產還是婚前
2020-12-17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房屋繼承公證的幾大注意事項
2020-11-14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農村住房可以登記為個體戶經營場所嗎
2020-12-03入職是否要開無違法犯罪證明
2021-01-05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退休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25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