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強制執行中的待執行的事項由誰實施?
由行政機關和法院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第二條第三款之規定,行政強制執行是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對不履行行政決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強制履行義務的行為。
1.行政強制執行以行政主體和法院為執行主體。
2.行政強制執行以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為執行內容。
3.強制執行的目的在于迫使相對人履行義務或用代執行等方式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之狀態,最終確保行政法上秩序的實現。
4.行政強制執行不允許進行執行和解。行政強制執行是法律賦予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職責,行政機關如放棄強制執行而與被執行人和解,就等于放棄了自己的職權與職責,即為失職。這是法律所不能允許的。
二、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
(一)代履行
代履行,又叫代執行,是指義務人不履行法律、法規等規定的或者行政行為所確定的可代替作為義務,由行政強制執行機關或第三人代為履行,并向義務人征收必要費用的行政強制執行方法。 代履行必須同時具備四個要件:
1. 存在相對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事實,且此種不履行因故意或過失引起。
2. 該行政法上的義務是他人可以代為履行的作為義務。
3. 代履行的義務必須是代履行后能達到與相對人親自履行義務同一目的的義務。
4. 由義務人承擔必要的費用。
(二)執行罰
執行罰是一種間接強制執行的手段。它是指有關國家機關對拒不履行已經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當事人進行制裁,以迫使當事人自覺履行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的法律制度。執行罰可分兩類:一是執行行政罰;二是執行罰。
(三)直接強制
直接強制,是指在采用代執行、執行罰等間接手段不能達到執行目的,或無法采用間接手段時,執行主體可依法對義務人的人身或財產直接實施強制,迫使其履行義務或實現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的強制執行方法。
直接強制是一種實力較強的強制方式,因此其運用在不違背現行立法規定之外,還必須堅持一定的合理度。
行政機關對于待執行的事項,可以按照上述法律規定的三種方式來處理,因為行政強制執行事項是需要合法合規的,所以顯然是需要司法部門進行合法性審查認定的,只有該行政強制執行行為本身具備合法性,可以進行進行執行處理。
行政強制執行申請的條件有幾種
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執行的區別是什么?
最新行政強制執行法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答記者問
2020-11-17父母對未成年子女除了有保護和教育的權利與義務之外,主要還有哪些責任
2020-12-07何為商標被搶,商標被搶注了怎么辦
2021-01-31合同保證金能否在貨款中扣除
2021-02-24遭遇空頭支票時怎么辦法官支招
2020-12-10倉儲物應該怎樣驗收
2021-02-03個人所得稅項目包含公積金和養老保險嗎
2020-12-27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保險公司超過判決書規定日期不給錢有什么辦法
2021-02-10公眾責任保險理賠時需要提供什么
2021-02-07保險合同違約和侵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6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公眾責任險條款
2020-12-24投保時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荒山土地承包合同有什么內容
2021-01-30土地承包的的程序是怎么進行的
2021-01-13不是村民的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1-01-20拆遷時有戶籍無房產補償嗎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