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未死亡最多判多久?
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
對肇事者應處三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未造成嚴重后果的情形一般包括以下三種:
1、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害人得到其他人的及時救助而脫離危險,從而沒有造成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后果。
2、雖然在逃逸過程中已發生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但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沒有因果關系。
3、行為人肇事將他人撞成重傷,但并不具有使其死亡的現實危險性。
二、判定交通肇事逃逸從幾個方面入手?
1、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
2、客觀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
3、逃逸后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
綜上所述,發生交通事故,如果肇事者逃逸,導致受害人重傷的,構成犯罪,沒有造成死亡等嚴重后果,一般判刑最高是七年。法院判刑的時候會根據受害人的傷殘等級、逃逸情節及認罪態度等綜合考慮。屬于較輕情況的,判刑往往在三年以下。
交通肇事逃逸三者險是否賠償
交通事故逃逸的責任劃分
交通事故被告逃逸只起訴保險公司可以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栽贓陷害造謠誹謗是哪個罪名
2020-12-02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1-20收據原件丟失,復印件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3行政處罰停產停業多長時間
2020-11-14怎么在315網上投訴
2021-02-11當事人給對方造成締約損失怎么辦
2021-03-12沒有辦理離婚登記簽訂的離婚協議財產分配有效嗎
2020-12-06申請強制執行材料需要哪些
2020-12-22撫恤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1-16房屋債權糾紛查封無法過戶怎么辦
2021-01-22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后人民法院受理 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新
2020-11-19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1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