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就是明知道造成了事故,卻還是為了逃避責任逃離事故現場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僅會對受害者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還很沒有道德,沒有責任感。如何確定交通肇事者是否是肇事逃逸行為,下面小編為您從主、客兩個方面為您闡述。
認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把握,如下:
首先,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其次,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解釋》第3條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把“逃逸”的動機僅僅歸結為“為逃避法律追究” 了,不符合客觀實際的,而且也如前文所述,它與立法本意相悖。實踐中有時發生這種情況,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在事故場受到被害者親屬圍攻,因害怕毆打報復,暫時躲避,或者在將受害者送到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害怕家屬毆打報復、而暫時躲避,事后又主動歸案。在交通事故發生后,被害人親屬等由于一時沖動的非理性的悲憤情緒而對肇事者實施毆打報復的情形,并不少見。
這種情況下肇事者的臨時躲避行為要與逃逸相區分,在事故現場肇事者因為害怕遭受到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親屬等人的毆打而逃離現場說明肇事后現場就有人,而且按常理,在場的人肯定會及時搶救傷者,事后又主動歸案的,肇事者并未逃避搶救和責任認定,這種行為不能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論處。肇事者將受害者送到醫院搶救,害怕家屬毆打報復,暫時躲避,事后又主動歸案,肇事者已履行了搶救義務,又不逃避責任,亦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闡述的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表現,比起交通事故造成的結果所受到的懲罰,這種行為的性質更加惡劣,處罰也會相對嚴重。如果您對以上內容還存在著一些疑問,可以到律霸網找在線律師進行咨詢!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認定
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證辦理常見糾紛及解決
2020-11-19農村土地互換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27可以以管理能力出資成立公司嗎
2021-03-07交通事故鑒定未出能否進行民事賠償
2021-02-07主動退賠可以減刑嗎
2021-03-01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多久可以量刑
2021-03-22妻子起訴要回購房款
2021-03-19銀行卡被司法凍結了,公安局會聯系嗎
2021-03-08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停發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9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房屋裝修合同多久終止
2020-12-12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失效
2021-02-07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