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行訴法第39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由此可見,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三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中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
訴訟時效的效力就是指訴訟時效屆滿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8條的規定,這種法律后果表現在:
1、行政訴訟時效屬于消滅時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
2、行政訴訟時效消滅勝訴權,而不消滅起訴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的規定,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后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因為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后才能查明訴訟時效是否屆滿。當然,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后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人確有正當理由的,則依法認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予以延長,以便保護權利人的權利。
3、行政訴訟時效屆滿并不消滅實體權利
這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導致權利人的勝訴權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強制保護。但是,權利人基于民事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實體權利)仍然存在,所以,義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后自愿向權利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人仍然有權接受。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通則第138條)。而且基于當事人實體權利義務的存在,義務人在自愿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反悔的,人民法院也不予以支持。但是,如果有證據證明實體權利本身已因其他原因而消滅的,則履行義務的義務人可以不當得利為由要求返還。
對于你提出的“行政不作為起訴時效”問題,律霸網小編已經整理出來了,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有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查法院的民事調解書
2020-11-27父母去世留有沒有遺囑的房產怎么繼承
2021-02-052020年撫養費標準多少
2020-12-18有不良逾期記錄怎么辦
2021-02-01網上商城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31行政訴訟不配合法院執行財產會不會坐牢
2021-03-21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單位應當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24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怎樣投保人壽險,要注意的事項又有哪些
2020-12-18飛機延誤四小時賠償
2021-03-24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也談無證駕駛造成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1-01無證駕駛造成人員傷亡 保險公司應賠償
2021-03-12企業土地如何轉讓
2020-12-16如何制作土地流轉合同,要把握合同的哪些要點
2020-12-22雙方對于拆遷補償問題無法協商的如何處理
2020-12-31沒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