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據交換與展示規則]
(1)對于案情比較復雜或者證據數量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前向對方出示或者交換證據,并將交換證據的情況記錄在卷。(21條)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37條)。
(3)當事人申請人民調取的證據,由申請調取證據的當事人在庭審中出示,并由當事人質證。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證據,由法庭出示,并可就調取該證據的情況進行說明,聽取當事人意見(38條)。
(4)對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進行質證時,當事人應當出示證據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除外: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并經法庭準許可以出示復制件或者復制品;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可以出示證據復制件、復制品或與原件、原物一致的其他證據。視聽資料應當當庭播放或者顯示,并由當事人進行質證(40條)。
(二)[質證內容與方式規則]
(1)當事人應當圍繞證據的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針對證據有無證明效力以及證明效力大小,進行質證。
(2)經法庭準許,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可以就證據問題相互發問,也可以向證人、鑒定人或者勘驗人發問。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相互發問,或者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時,發問的內容應當與案件事實有關聯,不得采用引誘、威脅、侮辱等語言或者方式(39條)。
(3)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有出庭作證的義務。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人民法院依申請或職權可以就證人能否正確表達意志進行審查或者交有關部門鑒定(42條)。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證據交換中對證人證言無異議、或證人因年邁體弱行動不便、路途遙遠交通不便、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無法出庭的,經人民法院準許,當事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41條)。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并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準許證人出庭作證的,應當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當事人在庭審過程中要求證人出庭作證的,法庭可以根據審理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準許以及是否延期審理(43條)。證人出庭作證時,應當出示證明其身份的證件。法庭應當告知其誠實作證的法律義務和作偽證的法律責任。出庭作證的證人不得旁聽案件的審理。法庭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但組織證人對質的除外(45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派出所能隨便抓黨員嗎
2021-01-04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04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輕傷公安機關能撤案嗎
2020-11-22小額民事訴訟可以不開庭直接判決嗎?
2020-12-04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如何認定
2021-01-02什么情況下能約定服務期
2021-01-03個人房屋抵押貸款還不上該如何
2021-02-25一般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
2021-02-09勞動關系發生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06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人身保險合同的構成要件
2021-02-26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之間存在什么不同嗎
2020-11-19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如何確定
2021-02-10報保險需要原件嗎
2021-03-10保險合同糾紛代理詞怎么寫
2020-12-29保險期間和保證領取年限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