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代的人來說,在生活當中,總是因為粗心大意而丟掉一些東西,可能很多人東西丟掉以后,都不及時的找尋。其實,我國法規對于遺失物是有時效的規定的。及時當事人及時的遺失物交到了公安部門,如果當事人不及時領取,恐怕遺失物的所有權就另當別論了。那么,遺失物的時效我國法律是怎樣規定的呢?
遺失物的時效我國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遺失物返還請求權的期限是指除斥期限而不是訴訟時效期限。
除斥期間,是指法律規定或當事人依法確定的某種權利預定的存續期間,該期間屆滿,則權利當然消滅,故又稱為權利預定存續期間,即預定期間。除斥期間是學理名詞而非法典名詞,在民法及其他相關法律中,尚無除斥期間或預定期間的專門用語。
在民法理論中,根據民事權利作用的不同,通常將民事權利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除斥期間僅適用于形成權。形成權概念的建立,是法學上的一項重大發現,它由德國學者賽克爾于1903年正式指出。所謂形成權,依其至通說上的見解,是指權利人依自己單方面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如追認權、解除權、撤銷權、抵銷權等。各國民法對許多形成權均設有預定期間的限制,一經屆滿,這些形成權即告消滅。但并非所有形成權都設有除斥期間限制,法律對形成權是否設定除斥期間以及期間的長短,通常以立法上的利益衡量而定。
訴訟時效的客體為請求權,但也不是一切請求權均應適用訴訟時效。通常認為,債權請求權、物上請求權中財產返還請求權和恢復原狀請求權應適用訴訟時效。而基于身份關系的請求權、物上請求權中的排除妨害請求權、消除危險請求權、所有權確認請求權等則不應適用訴訟時效。
除斥期間屆滿,實體權利本身當然消滅。而訴訟時效的效力,盡管各國民事立法的規定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國家采訴權消滅主義或抗辯權發生主義。我國《民法通則》采用訴權消滅主義,這些不同立法例的共同點是,訴訟時效屆滿后,實體權利本身并不因此而消滅,對于已經完成的時效利益,可以拋棄。如《民法通則》第138條規定:“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拋棄時效利益的行為,可視為權利人權利的實現,而不是創設了新的權利。而除斥期間屆滿,權利人不僅喪失了實體權利,還意味著可以創設某種權利。
我國民事立法關于除斥期間的規定,主要有: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法通則意見》)第73條第2款規定,可撤銷或可變更民事行為的撤銷或變更權,自行為成立之日超過1年而消滅。對此問題,《合同法》第55條規定,對可撤銷合同,具體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撤銷權消滅。二者的文字表述存在明顯的不同。筆者認為,由于《民法通則意見》是針對一般民事行為的撤銷所作的規定,而《合同法》第55條是針對民事行為中的合同行為所作的特殊規定,《合同法》作為特別法,應優先于《民法通則意見》的適用幾。
(2)《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的相對人催告后法定代理人追認權行使的1個月期限。
(3)《合同法》第48條第2款規定的相對人催告后被代理人追認權行使的1個月期限。
(4)《合同法》第75條規定的債權人對侵害行為行使撤銷權的1年和5年期限。
(5)《合同法》第95條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其中,法律規定的期限,為法定除斥期間,當事人約定的期限,為約定除斥期間。
(6)《合同法》第104條第2款規定的債權人領取提存物權利的5年期限。
(7)《合同法》第158條第2款規定買受人對買賣標的物異議權行使的2年期限。
(8)《合同法》第192條規定的贈與人撤銷權行使的1年期限。
(9)《合同法》第193條第2款規定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法定代理人撤銷權行使的0個月期限。
(10)《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的受遺贈人接受遺贈權利行使的2個月期限。
(1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千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的,房屋典權關系中出典人回贖權行使的10年或30年的期限等等。
我國《物權法》又對遺失物作了特別的規定。《物權法》第107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費用后,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筆者認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動產喪失占有之日起兩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這里的兩年期間應理解為除斥期間,是對所有權人及其他權利人的限制,如在此期間不行使權利,權利人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的權利就不復存在。因此這個兩年期間不是訴訟時效期間。
通過小編的介紹可以看出,一般來說,遺失物的請求返還期限為2年。也就是說,如果超過2年都無人對遺失物領取的話,就不能要求拾得人進行返還了。不過,對于遺失物的主人來說,一般如果丟掉的是比較重要的物品,一定要及時的報案,不要一直拖著不找。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案件,法院受理范圍是什么
2020-11-11如何認定車主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的責任
2020-12-22隨意提管轄異議可能會被罰款嗎
2021-03-16員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2離職后帶走顧客信息違法嗎
2021-01-28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保險合同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05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定記載事項?
2020-12-26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保險人行使可抗辯權的具體方式是什么
2021-01-25發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2020-11-30在承包地上可以建房嗎
2021-02-06半年前說要拆遷,賓館停業半年損失怎么計算
2021-01-10已經登記結婚沒有遷出戶口可以得到拆遷安置嗎
2020-11-17離婚拆遷補償如何分割
2021-03-20舊城改造時,被拆遷人是否有權要求原地回遷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