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對于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后,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法律咨詢:立案到開庭一般要多少天?
為什么離婚案要求這么苛刻,而且很多律師都不愿意接手離婚案?
律師解答: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相關法律知識: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于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后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比例怎么算呢
2020-12-28商標權轉讓應該怎么做
2020-11-26土地違法執法監管得到長效保障機制
2021-03-16買賣合同是否可以對抗贈與合同
2021-03-06放棄繼承權的決定可以自行撤銷嗎
2020-12-22離婚訴訟費用是怎樣計算
2021-03-12干涉老年人婚姻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20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買集資房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12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可以作為雙方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0-12-05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承擔嗎
2020-11-15保險合同訂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2-26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校方責任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0-11-13投保人對哪些人員具有保險利益?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