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審程序與第一審程序的區別
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自訴人提起自訴的案件進行初次審判時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作為兩個獨立的不同審級的審理程序,除了審級不同以外,第二審程序和第一審程序還有許多不同點:
(1)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5)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6)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7)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國簽證辦理流程
2020-12-17道路交通事故處理期限是多久
2020-11-17銀行可以申請債務人財產保全嗎
2020-11-16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金享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的概念
2021-03-08人壽保險具體包括哪些類型
2021-01-13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保險理賠降賠空間是怎么回事
2021-03-15兩年沒檢車沒交保險現在想用還能車檢嗎
2021-02-01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2-31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是什么意思
2021-02-22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該補償多少錢
2021-01-20該房的土地出讓金怎么算
2020-11-19拿不到自己的土地征收拆遷補償款該怎么辦
2021-03-03賓館拆遷,拆遷辦要求停業半年,這半年的損失拆遷方補償嗎
2021-01-02拆遷公司來簽訂補償協議是合法的嗎
2021-01-21拆遷補償能否按照遺囑進行分割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