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后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2、什么是“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最高人民法院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進一步解釋,民間借貸是一個雙務合同,出借人的義務是將約定借款金額的貨幣交付給借款人,借款人的義務是按照約定還款期限將約定借款金額及其利息以貨幣形勢交付給出借人,因此民間借貸糾紛中“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可能是出借人所在地,也可能是借款人所在地。結合《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對于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原告所在地、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轄權。這較以前規定由債務人住所地法院管轄作出了較大的改變。
二、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怎么辦
換言之,接收貨幣一方是否僅指住所地,是否包括經常居住地?
按照通說理解,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正確、適當地完成合同中規定的雙方因承擔的義務行為,合同的履行地點即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和債權人接受履行的地方。在借貸合同中,存在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一是貸款人按約定向借款人支付貸款的履行行為,二是借款人按約定向貸款人償還借款的履行行為。而這兩個不同的履行行為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受貨幣一方”,支付貸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借款人,而償還借款時,接受貨幣一方為貸款人。
從《民訴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和第二十二規定,“下列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可知,根據一般的管轄原則,無論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還是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不一致時,均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實踐中,因為借款而產生糾紛的情況也是蠻多的,此時解決這類糾紛比較好的方式就是訴訟,但對于當事人而言就要先了解清楚,自己應該去哪里起訴。畢竟不同的法院可能對借款糾紛案件的管轄權不同,如果起訴的法院并不具有管轄權,自然也就無法受理案件。
民間借貸糾紛的司法解釋
民間借貸糾紛管轄法院的確定
辦理民間借貸合同公證的手續需要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聘員無固定期限如何賠償
2020-11-15監事屬于董事會成員嗎
2021-01-05借款人向銀行貸款還不上跑了擔保人要替他償還債務嗎
2021-02-03車輛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14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信用不良的能成立公司嗎
2021-01-11當事人對合同可以約定附條件嗎
2020-12-15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非直系親屬可以做投保人嗎
2021-02-12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保險合同中的附加險條款如何生效
2020-12-20被自己的汽車撞傷能否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21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