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訂立應該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現實中許多合同條款不符合合同法的規定,那么合同訂立有失公平怎么辦呢?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如果合同的訂立存在顯失公平的現象,可撤銷合同,無需再履行。對于一方取得的合同財產,應該返還,合同一方因此而造成的損失由另一方進行賠償。
合同撤銷后的法律后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合同撤銷后將發生兩方面效力,一是合同自始無效,當事人無需履行合同;二是當事人因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還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但是合同被撤銷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合同解除與合同撤銷,雖然都是合同消滅的制度,但兩者并不相同:
(1)從發生原因來看,合同撤銷權的發生一般是基于法律的規定,根據《合同法》第54條之規定,引起合同撤銷的原因是: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欺詐、脅迫、乘人之危情形下所訂立的合同;而合同解除權的發生,既有法律的規定,又有當事人的約定,《合同法》第93條、第94條的規定即是。
(2)從適用范圍來看,合同的解除主要適用于合同關系;而合同的撤銷不僅可以適用于合同,對于有瑕疵的意思表示,不管其是否已成立為合同,均可予以撤銷。
(3)從合同關系的消滅來看,合同的撤銷必須由撤銷權人提出,由仲裁機構或人民法院確認;而合同的解除則可以通過當事人協商或一方行使解除權而達到目的,不必經過仲裁機關或人民法院裁決。
(4)從發生的效力看,合同的撤銷都有溯及力,《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定,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而合同的解除要根據合同的履行情況和合同的性質及當事人的意愿來決定合同被解除后是否具有溯及力。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合同一旦撤銷,就證明本合同從一開始就是無效合同,沒有法律約束力,也就是從一開始的合同所得都是違反合同法規定的。雖然合同被撤銷,但是合同中有關出現爭議的解決辦法的條款仍然有效。在簽訂合同時,我們一定要仔細研究條款中內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合同訂立的原則有幾種
合同訂立主體應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合同訂立時需要注意的哪些法律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自訴狀(樣式)是怎樣的
2021-01-30產品一樣商標不一樣算侵權嗎
2021-01-02何為商標被搶,商標被搶注了怎么辦
2021-01-31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交通事故誤工費怎樣求償
2021-03-21第二順位繼承人能領到撫恤金嗎
2020-12-30民間借貸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2021-01-02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機動車拒賠第三責任險可行嗎
2020-12-03甘肅省校方責任保險管理工作暫行辦法
2021-02-26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什么
2021-03-07舊房拆遷能否要求補償同等面積的安置房
2020-12-15拆遷安置房如何納稅
2020-12-13宅基地種的樹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31安置房再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05去年關于廠房拆遷相關補償條例有哪幾點
2021-02-17土地征收與房屋拆遷有哪些區別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