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方限購拒絕履行合同可以追究違約責任嗎?
限購拒絕履行合同的一般是不能追究違約責任的,因為這屬于不可抗力因素。如果簽合同之前就限購了,受欺詐簽訂的合同是無效的,這樣可以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將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二、合同無效的情形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三、合同違約金標準
《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所以,違約金具有懲罰性的特征,它不以非違約方遭受損失為前提。
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
《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適當減 少。但是違約金是當事人雙方在訂約時對一方違約后可能造成的損失的一種預先估算,與違約后守約方的實際損失不可能完全相符;故此可交由法官自由裁量。法律規定預定違約金,除了給當事人施加心理壓力外,也避免了違約后損失計算的麻煩和當事人證明損失大小的麻煩,使當事人能迅速確定自己應當承擔的具體責任。因此,當事人如需要法院增加違約金額、或者當違約金過分高于損失時,則需承擔證明損失大小的責任。
如果在簽合同的時候并沒有所謂的限購政策,那么當事人拒絕履行合同的這種行為就是違約,自然應該按照買賣合同的約定支付違約金。限購一般不能成為拒絕履行合同的因素,但是要看限購政策出臺的時間,所以這個問題需要根據買賣合同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要求繼續履行合同起訴狀范本
為什么要履行合同解除權
中止履行合同應承擔什么義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案件可以先予執行嗎
2021-01-21離婚后賣房子需要對方簽字嗎
2021-02-03給別人做擔保怎么取消
2021-03-05非法行醫的處罰是怎樣的
2020-12-24如何確認侵權歌曲賠償金額
2020-11-1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3-09P2P平臺因非法融資倒閉投資者的錢還要的回來嗎
2020-12-24主債務涉及刑事犯罪擔保有效嗎
2021-01-04承兌匯票保證金可以查封嗎
2021-01-13沒通過監護人私自帶走孩子違法嗎
2020-12-14父贈與繼子房產兒子有權反對嗎
2021-01-25收到執行裁定書怎么辦
2021-02-20祥云縣離婚撫養費標準
2020-12-03加工承攬合同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1-01-11公司讓孕婦離職違法嗎
2021-02-26兒童游泳館溺水責任在誰
2021-01-1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4s店試駕出車禍怎么賠償
2020-11-11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罰款額度是多少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