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監管在思想認識上模糊不清的問題有六個方面:證券監管理念、證券監管與經濟發展、與證券市場發展、與金融創新、與市場規律、法規制度規范與政策干預。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澄清誤解,是完善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提高證券市場運行效率的關鍵。
各國證券市場在運行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具有共同性,如財務欺詐、虛假信息,美國有**公司和**公司,中國有銀*夏和**公司;但是不同國家的證券市場也表現出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不是表現為發達國家成熟的證券市場與發展中國家新興的證券市場之間所處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而是表現為市場經濟體制國家的證券市場與體制轉軌國家證券市場之間運行機制的根本不同。
對于證券市場監管,確立一定的監管體制,通過立法、信息公開來實施監管,這在各國都是一樣,但監管效果卻各不相同,特別是在中國,以政策干預來進行證券監管,表現出頭痛醫頭、方法單一、法規不健全、措施相互矛盾等方面的問題。這說明中國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是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對證券市場監管,對證券監管與經濟發展、證券市場發展、金融創新、市場規律等方面的關系存在很多認識上的誤區。只有解決好認識上的這些問題,才能完善中國的證券市場監管,提高證券市場的運行效率。
一、證券市場監管理念
監管理念反映了監管者對證券市場基本功能和作用的認識,決定著證券市場的制度建設和采取的監管體制。證券監管是因為證券市場在運行中出現了問題,市場機制被扭曲,市場功能不能發揮,即出現了市場失靈。概括地說,市場失靈有三種情況:自然壟斷的存在、外部效應(指未被市場交易包括在內的額外成本及收益)和信息不對稱。監管是政府提供的為滿足公眾要求、矯正市場失靈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潛在的公共福利。關于監管,有三種理論:一是社會利益論;二是俘獲論;三是經濟監管論。三種理論都是從監管產生的原因、監管帶來的社會效益方面來論述監管問題的,三種理論表現出了理論研究上的遞進關系。
證券市場是一個最容易產生市場失靈的市場,也是一個最需要監管的市場。從上個世紀3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對于證券市場監管目標,在中國占主導地位的觀點是:把證券市場監管目標劃分為宏觀層次的目標和微觀層次的目標,在宏觀層面上,以維護國民經濟的穩定和發展作為目標;在微觀層面上,是為了解決市場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如果我們把促進經濟增長作為證券監管目標,那么我們就必須面對兩個不容回避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是私營企業嗎
2020-12-20如何判定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0-11-19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20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若公司倒閉該如何賠償員工
2021-02-12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車輛保險單可以反保全嗎
2020-12-10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如何簽訂酒店承包合同
2020-12-28土地轉讓合同條款變更手續的辦件條件,依據和程序是什么
2020-12-11征地拆遷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0-11-10拆遷補償權是否有時效的限制
2021-03-18租用集體土地的企業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31拆遷補償比例怎么計算
2021-01-20企業拆遷方面的法律規定究竟有哪些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