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兩年來,以證券期貨投資為名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屢有發生,個別地區甚至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不但擾亂了國民經濟的正常秩序,而且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今年重點打擊的“蘭州證券黑市”就是這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典型。該類違法犯罪活動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機構未經主管部門批準,營業地點和公司名稱頻繁變更、隱蔽性很強;二是涉案機構并未與證券交易系統聯網,而是打著“投資咨詢”和“代客理財”等招牌,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采用在內部系統模擬證券交易等欺詐手法進行詐騙;三是部分入場參與者雖然對這些機構的非法性質有所了解,卻仍因心存僥幸涉足其中。據不完全統計,從1999年至2000年,全國共發生此類案件216起,對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必須堅決予以打擊。為落實《國務院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決定》(國發[2001]11號),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周密部署,盡快遏制以證券期貨投資為名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
打擊以證券期貨投資為名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難度大、敏感度高、涉及面廣。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此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并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立即部署打擊以證券期貨投資為名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有關工作。各地區要盡快成立由政府有關負責同志牽頭,當地證券監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組成的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周密部署,根據《刑法》、《證券法》和《非法多事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相關規定,對以證券期貨投資為名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從重、從快地給予嚴厲打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力爭在年內使此類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
二、明確職責分工,加強協作配合,形成打擊合力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專項打擊工作的具體步驟和方案。各地證券監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要樹立大局觀念,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明確職責分工,互相配合,排除干擾,迅速開展查處、取締工作。證券監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依照各自的職責,做好對非法證券期貨經營者違法違規行為的初步調查工作,公安機關要視情況提前介入,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立案查處。證券監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的執法工作人員必須恪盡職守、秉公執法、凡因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貽誤工作的,應追究責任、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正確適用法律,把握政策界限
(一)對超出核準的經營范圍,非法從事或變相非法從事證券期貨交易活動,非法經營境外期貨、外匯期貨業務的,以涉嫌非法經營罪立案查處。
(二)對未經證券監管部門批準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擅自設立證券期貨機構的,以涉嫌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立案查處。
(三)對以“投資咨詢”、“代客理財”等為招牌,以高額回報、贈送禮品、虛假融資、減免手續費、提供“免費午餐”等為誘餌吸納客戶資金,采用內部模擬證券期貨交易等手法,非法侵占他人財產的,以涉嫌集資詐騙罪立案查處。
(四)非法證券期貨經營者對受害人有暴力、威脅、非法拘禁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行為,或以暴力、威脅手段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對以證券期貨投資為名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機構,由證券監管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取締、吊銷其營業執照。
四、加強法制宣傳和對投資者的教育,把握新聞輿論導向,維護社會穩定
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形勢的需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加強正面宣傳和證券期貨法律法規教育。要運用報刊、電臺、電視等多種形式,公布本地區合法證券期貨交易機構的名稱、地址、電話,提醒投資者到合法的證券經營機構參與證券投資,防止上當受騙。要向社會重申《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第十八條有關“因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的規定,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不承擔任何賠償責任。要結合已查處的典型案例,不失時機地做好受騙群眾的說服教育工作。各級新聞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相關新聞報道的管理和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防止少數別有用心的人為達到讓政府賠償的目的,惡意炒作,轉嫁責任,制造事端,破壞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以上各項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于10月底以前向國務院報告落實情況,國務院將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檢查。各地區、各部門在執行本通知的過程中如發現重大問題,應及時向國務院報告;同時,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完善監管措施,進一步加大對以證券期貨投資為名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從根本上防止此類違法犯罪活動死灰復燃,堅決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9-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2-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銜條例
2003-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乏燃料管理安全和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聯合公約》的決定
2006-04-29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
1981-06-10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憲法和成立憲法修改委員會的決議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修訂)
2003-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物業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國務院關于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
2012-06-14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