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到工地干活時,首先得和單位簽署一份勞動合同,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在合同到期之前,單位不得無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否則就屬于違規行為,工人可以向單位主張經濟補償金。那么,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下面我們跟隨小編做個了解。
一、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用人單位支付了賠償金后無需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既然用人單位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那么經濟補償金是按什么標準支付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小編提醒,這里所說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應得工資。
二、哪些情況下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2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條、第41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4、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5、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防止用人單位濫用解除合同的權利,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如果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合同時不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其行為同樣構成《勞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并因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綜上所述,單位違反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很多,當工人遇到這種情況后,要積極的為自己維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是根據工人的實際工齡計算的,基數就是工人的月工資。比如工人已經在單位工作五年,則可以拿到五個月工資的補償。單位沒有支付的,工人可以到區縣的勞動部門反映。
2020年最新《勞動合同法》增改條文
2020最新勞動合同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15年合肥十級工傷賠償標準
2020-11-29什么財產作為抵押物需要辦理抵押物登記
2021-03-052020最新債務轉讓協議書范本
2020-11-30財產被保全我們怎么知道
2021-03-12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勞動仲裁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03財產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事故第三者可否起訴保險公司要求賠償
2021-03-06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保險法告知義務有哪些范圍
2021-01-11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2保險法定受益人的順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07新保險法第十六條有什么疑義
2021-03-20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
2021-01-10耕地占用稅的適用稅額由誰規定
2021-01-25土地轉讓合同可中止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