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為了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
固體廢物污染海洋環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不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家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實行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的原則,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
國家采取有利于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活動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對固體廢物實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國家鼓勵、支持采取有利于保護環境的集中處置固體廢物的措施,促進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產業發展。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采取有利于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區域開發、產業發展等規劃,應當統籌考慮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促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第五條國家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實行污染者依法負責的原則。
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使用者對其產生的固體廢物依法承擔污染防治責任。
第六條國家鼓勵、支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和普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科學知識。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宣傳教育,倡導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七條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購買、使用再生產品和可重復利用產品。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以及相關的綜合利用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十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清掃、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
污染現狀
2003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0.0億噸,比上年增加6.3%;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1941萬噸,比上年減少26.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5.6億噸,綜合利用率為55.8%,比上年增加3.8個百分點。危險廢物產生量1171萬噸,比上年增加17.1。
2003年,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4857萬噸,比上年增加8.8%;其中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7550萬噸,比上年增加2.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50.8%。
對人體的危害
生活在環境中的人,以大氣、水、土壤為媒介,可以將環境中的有害廢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攝入人體,使人致病。一個典型例子就是美國的臘芙運河(LoveCanal)污染事件。20世紀40年代,美國一家化學公司利用臘芙運河停挖廢棄的河谷,來填埋生產有機氯農藥、塑料等殘余有害廢物2×104噸。掩埋10余年后在該地區陸續發生了一些如井水變臭、嬰兒畸形、人患怪病等現象。經化驗分析研究當地空氣、用作水源的地下水和土壤中都含有六六六、三氯苯、三氯乙烯、二氯苯酚等82種有毒化學物質,其中列在美國環保局優先污染清單上的就有27種,被懷疑是人類致癌物質的多達11種。許多住宅的地下室和周圍庭院里滲進了有毒化學浸出液,于是迫使總統在1978年8月宣布該地區處于“衛生緊急狀態”,先后兩次近千戶被迫搬遷,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問題和經濟損失。
固體廢棄污染是污染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他是我們生活環境的一個重大威脅,我們不能輕視。所以,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愛護環境,不要隨意丟棄固體廢物,不要漠視環境污染。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無效法院怎么執行
2021-01-31醫療事故可以報警嗎
2021-01-14我國行政證據三性是什么
2021-03-16農民工死亡一次性賠償有什么
2021-03-23支票日期填寫規范是什么
2020-12-08設計合同的有效期限是多久
2021-02-25沒有責任認定書能起訴嗎
2021-03-25男子只辦婚禮沒登記,婚姻是否有效
2020-12-25法律對訂婚后的退婚是否有保護
2020-12-30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變更勞動合同時職工應注意些什么
2021-01-31輕傷取保候審的條件和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1實習期員工如何保障自己權益
2020-11-24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6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