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在勞動者入職之前,雙方會簽署勞動合同,使得勞動關系得到保障,也會約定勞動期限。在勞動期限屆滿后,若任何一方后未提出解除勞動關系,且維持現狀的,表明已經確立事實勞動關系,此時,若一方與解除勞動關系,該怎么辦?
事實勞動關系的解除情形有哪些:
合法勞動關系成立后,并非一成不變,正如普通合同有解除情況一樣,勞動合同在出現無法維持情形時也要解除。因勞動合同的解除用工雙方的權利義務即行終止:
1、用工雙方合意解除勞動關系。在勞動合同約定的期滿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權利義務則不再履行。按照《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沒有必要分清是誰的責任導致。
2、過失性辭退和非過失辭退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過失性辭退即勞動者的行為違反《勞動法》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由用人單位予以辭退而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關系消滅。即《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情形;非過失性辭退是指非因職工原因由用人單位辭退職工而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法》第26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情形,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即非過失性辭退情況):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因工損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致使原合同無法履行時,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3、經濟性裁員和企業富余職工辭職導致勞動關系解除。用人單位瀕臨破產或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被裁員人員即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勞動法》第27條對此類勞動合同的解除作了明確規定。企業富余人員辭職按國務院有關規定是允許的,同樣也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
4、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勞動法》第32條規定了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3種情況:
(一)在試用期內;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5、勞動合同終止導致勞動關系的自然解除。
《勞動法》第23條規定了勞動合同的終止,即“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
事實勞動關系最大的特點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簽署勞動合同,且此種情形是受到法律允許的,在確立事實勞動關系后,若想解除勞動關系,需要按照正常的解除流程,或合意、或通過仲裁的方式進行解除,若是用人單位擅自解除的,需要支付一定的經濟賠償金。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贍養父母要拘留多久
2020-11-24回遷房如何辦理戶口薄
2021-02-22部隊士官多大可以結婚
2021-01-12國家賠償決定如何申請執行
2020-12-31以公司盈余資產支付股權受讓款是否構成抽逃注冊資金
2021-02-24連帶責任中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如何計算
2021-01-062020遺贈撫養協議怎么寫
2020-12-04申請強制執行,但是被告拒不執行判決該怎么辦
2021-03-26商場衛生間受傷怎么辦
2021-02-09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疫情春節停工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保險車輛出險后理賠的基本步驟是什么
2021-02-14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保險代理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06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2021-03-26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
2020-12-30農民朋友在土地轉讓中要注意的問題
2021-02-05拆遷補償房墻體裂縫怎么賠償
2021-03-16農村老屋拆遷補償與戶口有聯系嗎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