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司法建設當中,對于過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處罰力度是絕對不一樣的。我國法院在進行量刑的時候,會根據實際情況對當事人進行處罰,但是對于我國公民,只要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管是主觀還是過失,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下面律霸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因過失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規定是啥?
一、過失犯罪的定罪
1、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過失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是過失犯罪。
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一)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的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這種危害結果發生,如某甲挖坑蓄水,結果致一兒童溺水身亡,某甲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如果某甲在挖坑蓄水時同時設置了保護設施,即可避免事故的發生,但某甲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對兒童溺水身亡負有過失責任。
(二)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這種行為多發生于過于自信,指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而發生,如某駕駛員駕車經過無人看管的鐵路道口,火車已鳴笛警告,某駕駛員本應停車讓火車過后在通過路口,但他自信能先于火車穿過路口,結果與火車發生碰撞,造成車毀人亡的結果。
二、因過失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規定是啥?
刑法有規定的,如重大交通事故、安全責任事故等應負刑事責任;刑法沒有規定的不負刑事責任。
因為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可以看出趙國刑法當中有著明確的規定,過失犯罪行為,如果也導致了一定的嚴重后果,危害了其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的話,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所以說在現實生活當中,如果有人過失犯罪,也是沒有法律的空子可以鉆的,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可以判緩刑嗎
什么是重大醫療過失行為
訂單被取消,締約過失責任由誰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尚未交付的安置房能否進行分割?
2021-01-19什么是中國委托公證人公證文書
2021-02-11公證法律文書強制執行怎么申請
2021-01-19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體
2021-02-20適用保護女方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29三維標志商標什么意思
2021-01-20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積極意義
2021-03-25交通事故上訴時間限制嗎
2020-11-18父母包辦婚姻不想辦婚禮合法嗎
2021-03-21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過戶房產被惡意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4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勞動合同是實習期過后簽的嗎
2020-11-16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產品責任中警示的內容是什么
2020-12-08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保險合同有什么客體要件
2021-02-19保險的作用具體有哪些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