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義務是一種法律在綜合考慮了在調整商業活動的秩序中設立這種義務的社會經濟價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據誠信及公平原則確立的法定義務。具體是指經營者在經營場所對消費者、潛在的消費者或者其他進入服務場所的人之人身、財產安全依法承擔的安全保障義務。其義務主體為服務場所的經營者,包括服務場所的所有者、管理者、承包經營者等對該場所負有法定安全保障義務或者具有事實上控制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與此相對應的權利主體是:
(1)消費者;(2)潛在的消費者;(3)實際進入該服務場所的任何人。
該權利義務的主要內容是:在特定的服務場所,權利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應當得到保障,義務人應當對這種人身和財產安全履行相應的積極作為或者消極不作為義務。
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的法理基礎是社會活動安全注意義務。社會活動安全注意義務由誠實信用原則派生而來的,它來源于德國法院法官從判例中發展起來的社會活動安全注意義務或者一般安全注意義務的理論。社會活動安全注意義務原先指維持交通安全而言。其后擴張于其他社會交往活動,以強調在社會生活上應負防范危害的義務,具體指“在自己與有責任的領域內,從事或持續特定危險的,負有義務。情況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保護第三人免于危險”的義務。其主要有三種情形:
一是經營者純粹的不作為,沒有營造好一個很安全的消費環境,導致消費者受到損害。如挖掘水溝,應加蓋或采取必要措施。
二是經營者提供的服務本身或硬件設備不安全導致客戶受害,負有防范危險發生的義務。如在家舉辦酒會,應防止老樹砸傷賓客;餐館樓梯未全部修好,應設告示牌或者切斷通往樓梯的通道。
三是因從事一定營業或職業的經營者消極不作為,未勤勉地盡到對不法侵害的防范和制止義務。如經營旅館飯店,應注意清除樓道油漬,維護電梯安全,保證安全門暢通無阻的義務。
上述第三種類型即為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
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內容的確定,是判斷經營者是否需要承擔賠償責任的標尺,即經營者需要履行哪些義務,才能視為其已經盡到了注意義務而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民法理論認為,需要盡適當注意義務卻沒有盡這種義務,就具有民法上的過錯,就應當承擔過錯的民事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解除勞動合同就不能再要求公司賠償嗎
2020-11-30合同沒有各執一份有效嗎
2021-02-28行政強制算是屬于行政處罰嗎
2020-12-30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債權債務轉讓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2020-12-22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生效嗎
2020-11-24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按揭房能否轉讓……. 師福東律師
2020-12-16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人身保險糾紛的管轄是如何的
2021-02-01駕駛員下車修理受傷仲裁委裁決保險不賠
2020-11-19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車禍受害人能告保險公司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