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知情侵犯商標權可否免罰
我國《商標法》第六十四條明確規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
前款所稱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
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無論侵權人是否具有主觀上的故意,都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明知或者應當知道其所銷售的商品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而仍進行銷售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如果行為人不具有主觀上的故意,即不知道該商品為侵權商品,根據本條第三款的規定,則不承擔賠償責任。如何判斷銷售者不具有主觀上的故意呢?本條規定了嚴格的限制條件,即銷售者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說明提供者的,才能認定銷售者不具有主觀上的故意。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是指銷售者能夠提供發票、付款憑證及其他證據以證明該商品是通過合法途徑取得的。說明提供者,是指銷售者能夠說明該商品的出賣方的姓名、名稱、住所或者提供其他線索,并且能夠被查實。
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屬于侵犯商標權嗎
我國《商標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三)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四)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五)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又稱商標侵權行為,是指一切損害他人注冊商標權益的行為。判斷一個行為是否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主要看是否具備四個要件:一是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二是行為的違法性;三是損害事實是違法行為造成的;四是行為的故意或過失。上述四個要件同時具備時,即構成商標侵權行為。
在進行商品銷售時,必須弄清楚商品的來源,否則在一不小心下,就會掉入侵權的困境。不僅會面對罰款,甚至還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如果您有這方面的問題,或者您的情況與本文描述相似,并且您希望了解更多的,歡迎您咨詢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考試作弊的刑法規定有哪些
2020-12-09盜版被告怎么賠償
2020-11-22不服交通事故人身傷殘評定怎么辦
2021-03-25商業銀行阻礙相關機構檢查監督的要罰款嗎
2020-11-22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非法占有是否具有處分權
2021-01-16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1-29拆遷安置房有什么優勢
2021-02-08市場運作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1-16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投保人開車身亡,保險卡未激活怎么辦
2020-12-26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的索賠
2021-01-30一般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1-25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保險經紀公司管理規定有什么
2021-01-24經營土地承包權的性質是如何的
2021-01-10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及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19土地出讓和土地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