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父母健在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作為監護人,要起到應有的作用。監護權是重要的民事權利,孩子在幼兒園的,學校就承擔了部分監護責任。那么,監護人權限包括哪些方面?下面我們一起通過本文了解下有關知識。
一、監護人權限包括哪些方面?
監護人的職責包括人身監護和財產監護兩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人身監護,以教養、保護為目的。對被宣告為無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以保障其本人及社會的安全,并促其恢復健康為目的。至于財產監護,監護人得依法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代理監護人為法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監護人在行使財產管理權時,得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而使用或處分,但對不動產的處分,在許多國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嚴加限制的。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監護人必須承擔以下職責:
1、供吃、穿、住、醫療等條件以保障未成年人得以生存和身體的健康;
2、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
3、對未成年人的思想、行為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和管理,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4、保證未成年人接受學校科學、文化等知識教育;
5、照顧未成年人的生活;
6、管理和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
7、代理未成年人進行與其智力不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二、監護人有哪些分類?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首先應當由其父母擔任,如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按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成年的兄、姐;
(3)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按照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
(1)配偶;
(2)父母;
(3)成年子女;
(4)其他近親屬;
(5)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沒有上述范圍的近親屬或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當近親屬對于由誰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有關單位、組織可以進行調解并從他們中間指定監護人。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
綜上所述,對于未成年人及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來說,必須有人監護才行。監護人可以是父母、親屬及社會團體。監護人權限包括照顧被監護人生活、保障本人安全、代為管理其財產等。一般來說,父母履行監護義務,當然,如果父母存在家庭暴力導致未成年人受傷,法院可以取消其監護資格。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質押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3-19個人合伙企業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車輛遺產繼承過戶費用
2021-03-08離婚后還要計生考核嗎
2021-01-15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什么是專業的房地產評估
2021-03-18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員工簽訂七天無工資試用期是否合法
2021-01-12保險合同中條款約定不明應如何理解
2020-12-21保險合同訂立有關問題
2021-01-13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保險公司不承擔或者免除承擔責任的情況
2020-12-25我國保險網站有哪些類別
2021-01-12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車主少交鑰匙 保險公司少賠損失
2021-01-08人壽保險保險費的繳費方式
2020-11-23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有什么聯系
2020-11-08拆遷戶補償最短多長時間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