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判刑處理,犯罪事實成立就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民事賠償不足以消除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二、認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條件
1、要有拒絕執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行為。所謂拒絕執行,是指對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采取種種手段而拒絕履行。既可以采取積極的作為,如毆打、捆綁、拘禁、圍攻執行人員,搶走執行標的、砸毀執行工具、車輛,以暴力傷害、毀壞財物、加害親屬、揭露隱私、破壞名譽等威脅、恫嚇執行人員,轉移、隱藏可供執行的財產,命令停止侵害仍不停止侵害而故意為之等等,又可以采取消極的不作為方式,如對人民法院的執行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等。既可以采取暴力的方式,又可以采取非暴力的方式。既可以公開抗拒執行,又可以是暗地里進行抗拒。不論其方式如何,只要其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即可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2、執行義務人必須具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倘若沒有能力如執行義務人本身無執行財產而無法履行判決、裁定所確定的義務,則是無法、不能執行,而不是拒不執行。所謂有能力執行,是指根據人民法院查實的證據證明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為義務的能力。行為人在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生效后,為逃避義務,采取隱藏、轉移、變賣、贈送、毀損自己財物而造成無法履行的,仍應屬于有能力執行,構成犯罪的,應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
3、必須達到情節嚴重,才能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情節尚不屬于嚴重,即使具有拒不執行的行為,也不能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論處。
我國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對于公司在受到司法機關的判決后,應當按照決議的內容來履行個人的法律義務,對于拒不執行司法判決的,顯然是需要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造成的違法事實來進行處理。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什么?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該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精裝修樣品房是否屬于合同要約
2021-03-212020刑事訴訟法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1-01-27對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應如何計算假釋考驗期
2020-11-08有限合伙人參與合伙事務的處理嗎
2020-12-27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贈與財產屬于夫妻共有嗎
2020-11-29瞞著寫首付贈與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4合同法欺詐撤銷的相關規定
2020-12-27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勞動合同逾期多久視為解除
2021-03-19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過渡時期適用第三者險如何處理
2021-03-18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保險合同必須要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1-20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學生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標準是多少
2020-11-11夫妻車相撞到底承保保險公司能不能免責?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