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雖重刑輕民,但也不曾出現關于懲罰污染環境方面的規定,也即污染環境罪是近代以來才有的罪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市公司的增多,國家立法機關人員意識到這些上市公司是污染環境的一大主體,因此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對污染環境罪即包括公司犯罪與個人犯罪的認定加以規定。
一、什么是污染環境罪
污染環境罪是指違反防治環境污染的法律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后果嚴重,依照法律應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污染環境罪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罪名做出的補充規定,取消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罪名,改為"污染環境罪"。該罪具體的內容包括:違反國家規定,排放有害物質。
二、過失犯罪條件下個人犯罪和單位犯罪的認定
對于迎在施工過程中過失污染環境的,是否應由單位承擔污染環境罪的法律責任?存在三種觀點。
1、個人犯罪說
該說認為,單位盡到了管理義務和注意義務,發生嚴重污染環境后果是處于個人的重大過失,應成立個人犯罪。行為人的行為既違反了管理規定和安全守則,不是為單位謀取利益,更不是經過集體決策,單位本身沒有罪過,不成了單位犯罪。
2、單位犯罪說
該所主張,元在施工過程中的行為是單位的植物行為,應成立單位犯罪。所謂的單位驚到了管理義務和注意義務是個泛化的說辭,沒有考慮到單位所盡義務是否完善的問題。人不可能沒有疏忽過失,事故不可避免,并不以違反管理規定和安全守則為轉移。
3、二分說
認為以單位是否充分進到管理義務好主意義務作為認定個人污染環境罪和單位污染環境罪的標準,依該說元的過失欣慰既可能構成單位犯罪,也可能構成個人犯罪,當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單位對元已經履行了適當的監督義務時,就可以免除其刑事責任。而單位是否履行了監督義務,不僅僅局限于單位主管人員沒有座位,還應考察單位自身的制度、政策等老綜合認定。
三、故意犯罪條件下個人犯罪和單位犯罪的認定
如果是單位決策人員或決策機構的組成人員的故意行為嚴重污染環境的,直接將其行為認定為單位犯罪。這種情形并不意味著一定是單位故意犯罪,單位對決策人員或者聚餐機構的組成人員監管不力,即單位存在嚴重的過失,應認定為單位過失犯罪。
若果是普通元的故意行為嚴重污染環境的,其行為既可能構成個人犯罪,也可能構成單位犯罪。單位盡到了管理義務和注意義務的,單位不存在過錯,不必對員工的過錯負責,此時應認定為個人犯罪。單位沒有盡到管理義務和注意義務的,根據單位存在的過錯,單位存在過時的,是單位過失犯規;單位存在故意的,是單位故意犯罪。
因此在具體的案件中,需要法官以現存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具體案情,對污染環境罪的主體給予正確的判斷。在司法實踐中,污染環境罪是無過錯責任,因此需要公司及其員工對自己的行為給予舉證。
污染環境行為有哪些 ,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環境污染的危害都有哪些
如何認定環境污染的侵權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棚改違法征收該如何維權
2021-03-16傷殘等級怎么劃分,傷殘等級劃分有什么依據
2021-03-23哪些使用注冊商標行為應限期改正
2021-03-06犯罪過追訴時效了怎么給黨紀處分
2021-01-10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事故認定書如何要求重新認定
2020-11-28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農村集體土地房屋可以遺贈嗎
2021-01-18如何解除合同及解除合同程序
2020-12-05交通意外險的投保方式有哪些
2021-03-22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保險代位權的適用范圍是怎樣的
2021-01-24個人的出讓土地住房能分割嗎
2020-12-22怎么寫土地轉讓協議書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