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合同履行地 ,通說認為指 合同規定履行義務的地點 ,也即義務清償地點。現行《合同法》、《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對合同履行地概念的表述略有不同,其中《合同法》和《民法通則》作為實體法對其表述成 合同履行地點 ,而《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則稱其為 合同履行地 ,兩者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是各法在立法中對本法所要解決問題的側重面不同而規定的一個地理概念,在法律概念上是相同的。審判實務中我們通常遵從特征履行地規則同時兼顧實際履行地規則。
1、特征履行地規則。此規則以當事人履行合同特征義務的地點來確定合同履行地,是目前占主導地位的評判方式。在合同約定的眾多義務中,必有一個能反映該合同之本質特征的義務,只要是雙務合同,非給付金錢義務最能反映該合同的特征,因而一般認為以此為標準確定合同履行地是適當的。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雙務合同,非給付金錢義務是區別此合同與彼合同性質特征的標志點,且以該特征為依據確定合同履行地。[2]如買賣合同中一般認為其特征義務應是標的物的交付,即所有權的轉移,都以該特征義務履行地作為該合同的履行地,《適用意見》第19條、《合同法》第62條、第141條、96年最高法院《關于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等都對買賣合同履行地進行了界定。加工承攬合同、財產租賃合同、補償貿易合同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等等,都是按照合同性質來確定履行地,而合同性質一般根據合同的名稱來確定,若名稱與合同中權利義務不一致的,應按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的內容確定合同類型,再確定履行地問題。
2、實際履行地規則。合同履行地是指實際履行地、約定的履行地還是民法所規定的履行地,眾說分紜,理論與實踐也一直是各說各的理。最高法院關于民訴法《適用意見》中第18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操作中又分幾種情況,合同有約定且實際履行地與約定一致的,按《適用意見》18條確定管轄,合同約定了履行地,但未實際履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住所地與合同約定的履行地一致的,原則上也可以適用18條規定,而如果合同約定了履行地,實際履行地與約定的不一致,或者沒有約定履行地卻又實際履行了,又或者既沒有約定,也沒有實際履行,如何確定案件的管轄,《適用意見》中就不甚明確了。以買賣合同為例,96年最高法院《關于在確定經濟糾紛案件中如何確定購銷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的司法解釋,也強調在實際履行中雙方當事人以書面或一致認可的其他方式可以變更約定,并明確了雖有約定但未實際履行的,不依履行地確定管轄。也就是說合同只有在約定了履行地并已實際履行且約定的履行地與實際履行地又相一致的情況下,適用相關法律才無任何障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合同買賣糾紛時效是怎樣的
2021-01-05公司地址異常能注銷嗎
2021-03-17如何審查鑒定書的真偽
2020-12-17破產保護的目的是什么
2020-11-24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精神病人監護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1-17退婚還可以重新訂婚嗎
2020-12-13不動產權證和不動產權證書怎么過戶
2021-03-15女方出軌懷孕是否犯法,如何收集出軌證據
2021-02-22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加工承攬合同糾紛的管轄地怎么規定
2021-03-15公司已經注銷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11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房屋產權證明辦理手續是什么
2021-03-01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企業如何簽訂非全日制用工合同
2021-01-29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