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違約的情況是合同糾紛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雙方違約簡單的來說其實就是指的合同雙方的當事人都各自違背了自己的合同義務。那么關于雙方違約的構成條件是什么?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內容。下面,就由律霸小編在下文中為大家帶來關于雙方違約的構成條件。
有人認為,雙方違約的法律后果為雙方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雙方違約的責任構成、責任形式等,與單方違約不應有任何區別。這種觀點原則上是正確的,但雙方違約與單方違約相比較,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同時,由于新《合同法》對為違約責任采取了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其責任構成與原來的合同法有較大的變化。因此,雙方違約的責任構成自然有新的特點。根據《合用法》第一百零七條和第一百二 十條的規定,對雙方違約構成要件的考察,應把握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雙方當事人均應履行一定的合同義務,即雙方違約是以雙方合同為前提和基礎的。對于單務合同,因只有一方當事人負有義務,不會出現雙方違約的問題。
第二、有違約行為存在。違約行為是指違反合同債務的行為,又稱合同義務不履行。在以往的學說中,對違約行為是否包含違約方的主觀過錯問題,有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主張,違約行為是當事人及有關的第三人有過錯地不履行合同債務, 客觀原因導致的合同不履行,不應視為違約行為。另一種觀點認為,違約行為僅指違反合同債務這一客觀事實,不包括當事人及有關第三人的過錯。新《合同法》以 嚴格責任為規責原則,將過錯因素排除在外,因此違約行為不應再包括主觀過錯。
第三,當事人雙方均存在違約行為,既當事人雙方均未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的合同義務都不符合約定。這里雙方違反的義務僅限于合同義務,而不包括其它法律規定的義務,“如果僅僅違反了法律義務,可能構成雙方過錯,但不一定構成違約。亦即,如果雙方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違反的都是法定義務,或者一方違反了合同義務,另一方違反了法定義務,則不屬于雙方違約的調整范圍。
第四、雙方違反義務均無正當的理由。如果一方或者雙方的義務比履行有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依據,如屬正當行使履行抗辯權,或者一方有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免責事由出現,則不能認定為雙方違約。
綜上可知,雙方違約的構成條件是首先雙方當事人均應履行一定的合同義務,即雙方違約是以雙方合同為前提和基礎的,然后有違約行為存在,最后當事人雙方均存在違約行為,既當事人雙方均未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的合同義務都不符合約定。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您可以在律霸網站的知識欄目進行查詢。
雙方違約的法律責任
雙方違約的類型
合同雙方都違約了該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舉報不良村干部
2021-03-15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上市公司嗎
2021-01-09車輛損失險有必要買嗎
2020-11-12非機動車追尾機動車怎樣認定責任
2021-01-01放棄繼承權的決定可以自行撤銷嗎
2020-12-22法定扶養義務是幾年
2021-01-24當事人對合同可以約定附條件嗎
2020-12-15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和經營權證不一致如何解決
2020-12-08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是怎樣的
2020-12-01事業單位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1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為什么旅行社責任保險應改為法定保險
2021-03-02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交通理賠交強險是多少錢
2021-01-20兩妻爭保險金受益權:誰能收益
2021-02-06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