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違約責任形式有哪些?
1.企業違約
①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或違反法定或約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
②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違約或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③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不支付或拖延勞動者工資報;
④用人單位未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
⑤用人單位違法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
⑥由于用人單位的原因訂立無效勞動合同,對勞動者造成損害;
⑦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依法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企業違約,應根據具體情形承擔賠償責任、行政責任(如行政處罰、責令改正等)。
2.勞動者違約
①勞動者違反勞動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
②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保密事項。
勞動者違約,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合同違約的責任形式
勞動合同違約的責任形式,即勞動合同的違約者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一般來講,市場經濟國家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形式主要有刑事責任和經濟責任兩種。刑事責任指當事人一方違反勞動合同義務,對方可以法定期限內向法庭或法院起訴,由法庭和法院對違約者給予刑事處罰。經濟責任則是指對違約者的強制性經濟處罰,包括罰款、賠償損失,支付勞動者應得的工資獎金等。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違約的責任形式主要指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17條規定,對“玩忽職守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規程,或者違章指揮,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的”;“工作不負責,經常生產廢品,損壞設備工具,浪費原材料、能源,造成經濟損失的”,要責令賠償經濟損失。賠償金額由企業根據情節輕重確定,從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額一般不超過本人月標準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勞動法》第95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保護規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以罰款;對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當事人一方違約給對方造成經濟損失的,除了要負經濟賠償責任外,有時還要承擔行政責任。
勞動合同違約而需要追究對方責任的時候,律霸網可以給你提供這類服務給你支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父母離婚小孩有自由選擇跟誰的權利嗎
2020-11-11家庭冷暴力
2021-03-05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兩人共同出資買房私下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1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單方想離婚要怎么辦理
2020-12-06土地糾紛派出所能管嗎
2021-01-01競業限制協議不是自己簽的有效嗎
2021-02-22勞務合同根據什么法律
2021-01-25試用期和實習期是一樣的嗎
2020-12-12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交通肇事逃逸后,被保險人哪些請求商業險賠付獲支持
2021-01-27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車輛自燃險有必要買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