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條 基礎測繪是公益性事業。國家對基礎測繪實行分級管理。本法所稱基礎測繪,是指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釋義】
本條是關于基礎測繪的性質、基礎測繪分級管理制度和基礎測繪內容的規定。
一、本條第一款作出了基礎測繪是公益性事業和實行分級管理的規定。
(一)基礎測繪是向全社會各類用戶提供統一、權威的空間定位基準和基礎地理信息服務的工作,其生產目的不是為了營利,無法通過市場供求關系等競爭方式影響價格,體現了公益性事業的基本特征。基礎測繪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作,規模大,系統性強,周期長,服務面廣,其產品涉及國家秘密和國家安全,應當由公共財政支持。
(二)基礎測繪成果包括全國性基礎測繪成果和地區性基礎測繪成果,兩者所表示基礎地理信息的詳細程度不同,服務對象也有所區別。我國地域遼闊,國土面積大,基礎測繪工作內容多,覆蓋面廣,投資大,基礎測繪不可能都由中央政府包攬。按照各級政府財權與事權一致的原則,實行基礎測繪分級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1995年國家劃分了中央和地方對基礎測繪的職責權限,1997年將基礎測繪按照分級管理的模式正式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2001年財政部印發了《基礎測繪經費管理辦法》,確立了基礎測繪分級投入的體制。長期測繪工作的實踐,我國逐步形成了對基礎測繪工作的統一規劃、統籌協調、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管理模式。本條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基礎測繪的實際,以法律形式確認了基礎測繪分級管理體制。目前,我國的基礎測繪分級管理主要包括下列幾級:
1.國家級基礎測繪,主要包括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一、二等平面、高程控制網的建立和復測,進行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測制和更新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的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建立、更新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等。
2.省級基礎測繪,主要包括國家三、四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網的建立和復測;國家1∶5000、1∶10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測制和更新;本轄區內的區域性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更新等。
3.市、縣級基礎測繪,主要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網的加密和復測;國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測制和更新;本轄區內的區域性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更新等。
二、本條第二款對基礎測繪的內容做了規定。
在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基礎測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基礎測繪成果描述了自然和人文信息及其空間關系,它通過建立和維護國家統一的空間定位基準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提供滿足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的基礎平臺和空間定位框架,使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基礎地理信息或加載與空間位置有關的信息,它提供的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和地理信息數據一直是經濟建設重要的基礎性資料,它是實現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及可持續利用的支持條件和根本保障。基礎測繪成果作為一種公共信息資源,除具有可低成本復制但并不因此降低自身價值外,還具有基礎性、公益性、權威性、統一性、保密性等特點。基礎地理信息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集成的載體,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事關國家安全和利益。加強基礎測繪工作,有利于提高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保障信息資源可持續利用。按照本條規定,基礎測繪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建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是各類測繪活動的基礎,具有明顯的公益性特征。我國全國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在規模、精度和統一性方面都居于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需要不斷的精化和完善,不斷進行復測,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二)進行基礎航空攝影。以測繪為目的的基礎航空攝影是指為滿足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建立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需要,在飛機上安裝航空攝影儀,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從空中對我國國土實施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源數據。基礎航空攝影資料詳盡記載了一定區域范圍的地物、地貌特征以及地物之間的互相關系,詳盡地反映了國土資源的分布情況。基礎航空攝影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提供極為重要的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目前,我國航空影像覆蓋國土超過80%。但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國土上的各種基礎地理信息變化很快,航攝影像必須及時更新,才能保持現勢性,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三)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遙感是指在空中和外層空間的各種航空和航天器上,運用各種傳感器(如攝影儀、掃描儀和雷達等等)獲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種探測技術。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的獲取方式主要有自主接收或訂購。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是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重要來源,主要用于更新、修測或編制基本比例尺地圖及更新、修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或可以服務于生態環境監測、資源調查和土地利用監測、水土綜合治理的測繪遙感影像圖及遙感影像數字化產品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數據等。
(四)測制和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和數字化產品。世界上許多國家為統一標準都會確定一套基本比例尺地圖,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本用圖,可作為編制其他各種專題地圖的基礎資料。我國根據本國測繪工作的實際,確定下列比例尺為我國的基本比例尺系列,即∶1∶100萬、1∶50萬、1∶25萬、1∶10萬、1∶5萬、1∶2.5萬、1∶1萬、1∶5000、1∶2000、1∶1000、1∶500等。影像圖是指對通過航天遙感、航空攝影等方法獲取的數據或照片進行一系列幾何變換和誤差改正,附加一定的說明信息得到的具有地理坐標系、精度指標和直觀真實的照片效果的地圖。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和影像圖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傳統的紙介質模擬地圖,它是將地圖的內容繪制在紙張上形成的地圖;另一類是以磁帶、磁盤、光盤為介質的數字化地圖產品。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基礎測繪工作,加快我國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更新,增強基礎測繪成果的現勢性。
(五)建立、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是通過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主要包括地貌、水系植被、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的集成、存儲、檢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輸出各種基礎地理信息的計算機系統,它是由計算機系統、地理信息數據和用戶組成的,利用成套的網絡、計算機硬件、軟件,對基礎地理信息進行采集、輸入、存儲、檢索、顯示、綜合分析、有效管理并提供服務的信息系統。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為土地利用、資源管理、環境監測、交通運輸、經濟建設、城市規劃以及政府各部門行政管理服務,它具有通用性強、重復使用率高的特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戰爭遺留爆炸物議定書》的決定
201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將第一商業部和第二商業部合并為商業部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修正)
1998-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決定
2003-12-27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86-03-19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修訂)
2016-02-06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外國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登記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2015-01-05中央政法補助專款管理辦法
1999-09-15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02-09中國2010年世博會《上海宣言》
2010-10-3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09-19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1993年修訂)
1993-11-29森林防火條例
2008-12-01國務院關于黃河流域防洪規劃的批復
2008-07-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
2007-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基本規則
2007-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意見
2007-07-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內蒙古西鄂爾多斯和遼寧大連斑海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0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