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
由公安機關執行。客觀地說,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后,最應當考慮和最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即為代為取保候審。
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1、未經執行機關即公安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即不得離開本人居住地周圍的一定區域,“市”,是指縣級市,不設區的市,不是指地級市、設區的市。這就是說,如果被取保候審人需要離開自己所居住的區域到外地去,只有經過公安機關的批準,才能離開,否則便是違反了規定。
此外,如果取保候審是由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的,公安機關在批準被取保候審人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前,應當征得決定機關同意。這主要是考慮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案件沒有終結以前,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隨時都有可能對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訊問,核實證據,對案件開庭審理等等。為了保證刑事訴訟活動的正常進行,規定被取保候審人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是非常必要的。
2、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于不在押,因此,司法機關采用傳訊方式通知他們到案。被取保候審人在接到傳訊后應當及時到案,才能保證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被取保候審人不得以口頭、書面或者其他形式威脅、恫嚇、引誘、收買證人不要作證或者不要誠實作證。
4、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即被取保候審人不得利用自己未被羈押的便利條件與其他同案犯建立攻守同盟,統一口徑,或者隱匿、銷毀、偽造與案件有關的證據材料。
如果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上述規定,已交納保證金的,首先沒收保證金,然后根據不同情形,分別給予處理。對于違法情節較輕,不需逮捕,允許再次取保候審的,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或者提出保證人;對于違反規定情節嚴重,不允許再取保候審的,應當采取監視居住或者予以逮捕。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審期間,沒有違反規定的,取保候審結束的時候,應當將保證金退還本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捏造事實破壞別人婚姻的法律后果
2021-01-04贍養糾紛舉證要哪些證據
2020-12-09企業有過錯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2-20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雇人代班15天被除名
2021-02-20老年人投保如何理賠,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幾種
2021-03-16意外事故是否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2021-01-09交通事故中沒責任認定書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0-12-20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五條
2021-01-21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保險公司能否投資不良資產
2021-02-272025年土地承包合同到期后怎么辦
2020-12-12開發區能出讓土地嗎
2020-11-18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門面房拆遷補償與住宅一樣嗎有什么區別
2021-01-13個人拆遷補償款是否屬于信息公開范圍
2020-12-13營業房遇拆遷,租戶怎么補償
2021-01-03龍川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9剛落下的戶口拆遷有補償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