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和信用經濟,而合同正是人們開展經濟交往的中介.加入WTO又使我國面臨更大的市場空間,各類合同交往日趨活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也面臨著新的蛻變和重組,利用合同欺詐的現象屢見不鮮,成為與市場經濟發展不和諧的一面.本文以《合同法》確定的誠實信用原則為切入點,圍繞合同欺詐,參照國外相關觀點及國內當前有關合同欺詐研究的最新成果,結合有關合同法案例,就合同欺詐的特點、存在原因、分類、相應的防范對策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和分析,對合同欺詐的研究、防范對策以及統一民法典的制定均有一定的參考作用,同時也期望以此文引起學者及法律專家對合同欺詐的關注和重視,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合同欺詐信用合同法
1、緒論
1.1、研究背景
近年來,合同欺詐的違法活動日益猖獗,合同欺詐案件日益增多,據有關統計資料記載:1993年,在我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中,合同糾紛案占到了92%,企業間簽訂的合同能夠得以順利履行的不到70%。各地工商行政機關檢查了52萬個企業簽訂的合同,發現不合格的合同多達20.7萬份,總金額為97.2億元。1995年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檢查了150萬家企業的合同簽訂情況,發現不合格合同34.9萬份,涉及金額291億元,全國合同的履行率僅為65%。全國公安機關2000年立案的合同詐騙案件1萬余起,涉及總值達64.6億元。2001年各級工商行政機關對49萬個企業的859萬份合同的簽訂履行情況進行了檢查,發現不合格的有42.9萬份;到期未履行的合同有28.5萬份;違約合同1.08萬份;解除合同9.1萬份。據了解,目前利用合同進行欺詐的情況仍較突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去年共查處1.4萬起,涉及金額70多億元。不少合同簽訂者屢受欺詐,甚至破產倒閉。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合同陷阱已無處不在。合同欺詐行為踐踏了市場公平交易與誠實信用的法則,擾亂了正常經濟秩序。對日益泛濫的合同欺詐行為,作為一個經理人若不引起重視,就可能跌入合同欺詐的陷阱。隨著人們防范意識的提高,利用合同進行的欺詐方式也形成了以下新的特點:
一是智能性。主要表現為欺詐人利用合同行騙之前,一般要對行騙對象、市場行情、合同條款等作精心的調查和研究,并在合同內容上做文章,打好埋伏,精心設計,布置陷阱,誘使他人上當受騙。詐騙者還研究詐騙對象的心理狀態、經營狀況,并千方百計地為自己物色好的對象發出要約,在簽訂合同的時候總是裝得很誠懇,對每一條合同條款的擬定都很認真,甚至主動要求到公證部門公證,以騙取對方的信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黨紀處分有追訴時效嗎
2021-03-13醫療糾紛賠償款分割有期限嗎
2021-01-31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不動產行政訴訟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5租賃物正常使用損壞承租人要賠償嗎
2021-03-01公司咨詢律師費一般是多少
2021-01-20財產保全擔保是什么,為什么要做財產保全擔保
2021-01-07離婚時哪些是共同財產,哪些是個人財產,哪些是約定財產,如何處理
2021-02-25親屬間的房屋贈與聲明怎么寫
2021-02-27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成年被扶養人的界定
2020-11-29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勞務合同可否定免責條款
2021-03-19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無效的勞動合同還需要解除嗎
2020-12-12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保險合同解除后已付保險金是否應全額返還
2020-11-26車沒保險被追尾了怎么賠償
2020-12-31